自從兩年前跟家裡兄弟攤牌後,每個月陸爸爸都託人帶回去一百塊錢,其他幾個兄弟出不出他就懶得管了。
該他出的那部分他肯定出,之前雖然也鬧過,但是陸爸爸就是不鬆口,之後幾個兄弟沒辦法就自己找出路,但都混得不好。
現在陸爸爸關了工廠,現在只留了幾個人留著搬貨,賣完貨他就回去了。
還有半年他兩個女兒都要經歷小學升初小學升初中和高考,他也存了很大一筆錢,沒了幾個兄弟折騰,他賺錢的量比以前大多了。
而且他自己也有格局和意識,所以以前從不會一次性給前妻很多錢,除了離婚那次。
他早就留了心思,怕陸媽媽輸得太大,都控制住錢,他那前妻啥都不精明,就在算計他錢方面精明。
不過陸媽媽不願意吃苦,嫌棄大山裡的環境,根本不願意跟著陸爸爸一起去,自然掌控不到工廠情況。
所以他很小心不讓她估算出自己到底多少資產,就這樣離婚了才能保住大半財產。
剛離婚他就拿一大筆錢買了當時市裡不好的位置一排大概十來家商鋪,商鋪都是記在三個兒女的名下,也是賭一賭的心態,如果他那時候不買,以後可能就更買不起了。
之前他就有想過買商鋪,被前妻阻止了,後來那個地方也是發展起來,商鋪租金一高再高,後來他就看到這裡,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雖然當時那裡連鎮上的商鋪還不如,但是市裡隨後就開始扶持這個地方發展,引進大量大型企業分公司駐紮在這裡,目前成了h市最繁華的兩大分割槽之一,這倒是陸爸爸沒想到的。
既然有很多分公司駐紮自然,自然這個地方有很多的就業機會,只要有人就有需求,各種商鋪開門營業滿足這個分割槽人們的消費,就這樣把這個區的消費能力帶動起來了。
現在幾個孩子學習以及吃喝方面商鋪房租可以全部解決了,工廠那邊的收入他全部存起來沒動用來做以後的創業基金,所以陸之然幾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了小富婆和小富少。
兩年的相處,宣姨在幾個孩子眼裡好比真正的家人了,現在陸爸爸也把宣姨當姐姐一樣了,他們現在已經不是保姆和僱主關係了。
宣姨一雙巧手也為她自己帶來了財富,徐佳詩的媽媽也是離異女士,徐爸爸就是做生意的,當年一起白手起家。
還是老套路老公有錢變壞了,徐媽媽也不是什麼糟糠之妻,雖然她女兒這麼大了,但自己還是保養得體,看起來更讓人注意的不是她的外貌,還是她的氣場。
徐媽媽絲毫不拖泥帶水離婚了,徐爸爸心裡還是有些愧對妻子和女兒,就同意財產平分,不過公司股份是折現給徐媽媽。
徐媽媽也不想跟他有什麼牽扯,拿到錢和房子立馬帶著徐佳詩離開,自己又創業了。
徐媽媽看到宣姨的手藝,覺得這些在年輕女孩裡市場很大,兩人合開一個年輕女孩平時生活用的上的雜貨店鋪。
從床簾和玩偶到筆記本,甚至喝水杯子這些都有,家裡幾個女孩給建議,最後做成粉色少女心風格的店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