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一名文官一臉凝重道“北李軍和南李軍本就是一脈相承,這份緊急的急報不可忽視!”
一名武將一握鐵拳道“從邊境到此尚有一千七百里地,邊疆之地尚未燃起狼煙,南李軍尚未入關,待本將軍領兵攻下李公府,裡應外合之攻勢瞬時瓦解!”
有激進派,自然也有保守派,朝堂之上從來無法達成意見統一,這不僅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更是因為派系之間的利益!
保守派據理力爭“李公一脈並非朝廷力量,勢大兩百餘年也不曾僭越,向來與我朝廷共同進退,此事尚需更多證據,萬不可妄自論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激進派對此嗤之以鼻道“好一個不可妄自論斷,難道要等到李家南北軍裡應外合逼到宮門外方才採取行動嗎?只怕到時候再想起採取行動為時已晚了!”
……
保守派和激進派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激烈的爭吵起來,老帝君也從雙方的爭論中有了取捨,微微一抬手,眾多文臣武將紛紛緘默下來,心知帝君已經有了決斷。
老帝君蒼老的聲音從君座之上傳了出來,多年的帝威散發而出,拍板道“眾卿無須爭論不休,意見中和一下,既保持對南李軍的緊密關注,同時又對李公府進行秘密探查,帝國各方面隨時備戰,本君也將派出帝隱衛潛入李家打探訊息。”
帝君如此中正,不偏不倚,文臣武將都沒有異議,紛紛點頭稱是。
朝堂之上當然有跟李家交好的大臣,老帝君當然也知道這些,然而他不怕別人密告李公府,因為帝隱衛的存在將會洞悉一切,朝堂之上,無論是誰都不敢挑釁帝隱衛的赫赫威名。
帝隱衛,乃是隨侍於帝君身側的強者,是開國以來就隨侍於開國帝君的強者,十名帝隱衛皆是武道巔峰境界的高手,任何一人都是三百歲以上的恐怖強者。
當代帝君近兩百歲,但其繼承帝位之時已然一百五十來歲,如今在位也不過四十餘年,但任何一位正統帝君都將因為手握帝隱衛而穩如泰山。
就在老帝君準備散朝的時候,大殿外又是一份急報傳來“報帝君,宮門處傳來特急報!”
年邁的帝君猛然站起,急忙問道“速速呈報,可是南疆烽火?”
殿門外的宮門來人進入殿中,單膝跪地道“並非南疆烽火,宮門外來了一隊武道英傑強者,密報六少君殿下在昨天夜裡於李公府受害!”
老帝君差點當場暈厥,強打著精神道“速查六少君是否在少君府中?”
“少君”當然是帝君的兒子,但並不是帝君的所有兒子都是“少君”,帝君的兒子多了去了,普通兒子都是皇子,只有那種有資格承繼“帝君”之位的才會封為“少君”,再按照其年齡排序。
如果說死了一位皇子,老帝君雖然會追問死因,但卻不至於遭受打擊,但偏偏死的是一位“少君”,要知道任何一位少君都是帝國的未來棟樑,即使爭不到帝君之位,也必是有用之才!
這一代帝君的優秀繼承人足有六位之多,而這六少君正是帝君的第二十三子,也是老來得子的最後一子,平日裡甚是寵愛。
很快,一名身穿精巧墨色鎧甲的中年男子閃身進入殿中,抱拳道“稟帝君,六少君確實於昨夜外出,具體去了何處,暫未明確。”
老帝君無力的坐了下去,一擺手道“明叔辛苦,本君知道了。”
那墨鎧男子一閃身,拖出一串殘影就衝出了大殿,端得是來去如風。
眾文臣武將豈能不知剛剛那名墨鎧中年便是帝隱衛之一?見此速度和鬼魅般的身法,無不愕然驚悚,如此手段還是帝隱衛中負責外事的外衛,專門負責帝君安危的近衛又該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