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明變> 第299章 大閱之改建紀念塔(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9章 大閱之改建紀念塔(下) (1 / 4)

整個大報恩寺是按著大內的標準來修建的,這規模自然是大得離譜,不過單論規模還是比不上靈谷寺。

這靈谷寺因為更遠離城市,所以佔地更廣,佔地整整五百多畝,更有五里松徑一直延伸到寺廟後山,被冠以靈谷深松之稱,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如此美景,如此規模,自然也就贏得了正覺禪師的青睞。

當初朱載壡讓正覺禪師在三大剎當中任選一座作方丈,他便自己選了靈谷寺,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報恩寺是建在山坡之上的,因此地勢上存在著高差,越往裡走,地勢越高。

這出了山門之後,便沿著一道有坡度的大道往天王殿走去。

這天王殿內供奉六尊佛像。

不過都已經是泥塑佛像了,用稻草混上細泥塑造而成的,原本的銅鎏金佛像都已經被搬走去造火炮了。

這六尊佛像,無非就是彌勒佛外加韋陀菩薩,殿的東西兩側,則是分別供奉四大天王。

其實彌勒佛本不該出現的,因為這是淨土宗裡的。

而有明一朝其實往往推崇禪宗,以禪院為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藏傳佛教的影響,這禪淨二宗的區別已經慢慢在建築上模糊化了。

朱載壡沒有過多停留,就連目光也不願意放在這些佛像當中。

呵呵——若是佛像真的慈悲為懷,那麼後世抗日如此艱苦,整個民族一百多年的黑暗期,所謂的菩薩佛祖這些有曾顯靈過嗎?

從天王殿出來,又是一片由方磚曼地所形成的廣場。

這廣場是封閉起來的,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院落。

廣場的兩側有著長廊連線,充當這這一院落的圍牆。

看過堂稿的朱載壡知道,這些長廊說是畫廊也不為過,整整一百二十間,連線在一塊,差不多兩里長,周身全部都畫滿了壁畫。

當然了這些壁畫上畫的都是佛本生的事。

在這廣場的左右兩邊除了畫廊之外,還各有一個亭子。這北側的是宣德御碑亭,南側是永樂御碑亭。

這兩個亭子,朱載壡不敢動,哪怕這用來馱載碑身的神獸是用銅做的,朱載壡也不敢將它們給融化了。

沒辦法,先祖大部分時候還是違背不了的,孝道在古代社會的影響力遠超後世的想象。

哪怕是朱載壡也不敢太過於違背。

這廣場的盡頭處是高臺,高臺兩側各有樓梯延伸下來。

等上了高臺之後,最先看到的自然是那聳立在其中的琉璃寶塔了,畢竟一片空曠之地,才能突出大廈之崢嶸。

但是讓朱載壡注意的是,在那邊上還有一座大型建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