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捫心自問,一直在老老實實寫書,不開後宮,只是在幹正事,因為我想要圓自己一個夢,大明不該就這樣倒下。
這本書在一開始,有些架空的地方,比如朱載壡的年齡,比如南方讀書人不去江南貢院考,而去京城考,又比如將海瑞的官職調一下,將馮保的出身改變一下,這些處理都是為了讓後續的劇情推進得更加合理,但是實在沒有想到會出現如此多的抨擊。
另外爭議較大的有以下幾點。
<app,免費小說網站
一,崇文門稅吏能否對讀書人如此舉動,讀書人的地位應該很高呀,怎麼會被小小稅吏所為難。
這一點很多人都有所誤解,但是其實晚清時期的清人筆記已經告訴我們了。
無論是腦袋上插銅錢,還是為難讀書人,都是崇文門的弊端,你們去搜搜看就行了,是真實被記錄在案的,我沒必要在這點弄出虛構的情節來。
二,對於海瑞的態度,是採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只有這樣才能寫活朱載壡本人,他也會犯錯,也會被自己的主觀思維所誤導。
任何人的思想是需要慢慢改變的,並不能一蹴而就,才來明朝幾個月,他的思想是需要慢慢改變的,所以一開始,他與海瑞的衝突是合理化,同樣的,這樣的衝突也能促使海瑞做出一定層次的改變,看到後面的書友們,應該也知道了,海瑞已經開始嶄露頭角,往務實方向發展了。
三,歐陽必進與嚴嵩的關係,兩者的關係不要看百度,百度是錯誤的,去看楊繼盛的《請誅賊臣疏》,它會告訴你們答案的。
四,議罪銀的事情,這點抨擊的人最多,幾乎是一邊倒的在說我給明朝挖坑,但是任何政策不應該去結合基本國情嗎,不同的國情所產生的政策效果是不一樣的。
在當時地方上,事例銀早就有先例了,金花銀,事例銀這些都可以去看看,地方上捐納之風盛行。
這議罪銀一事自然是不好的,但是為何不去引導政策呢?讓這議罪銀成為一張大網,去網出大魚來??
同時地方上本就各種隱性收入,但是中樞的銀子卻一直收不上來,沒有銀子談什麼治國,先有了銀子,先把銀子收到手,之後才能進行改革。
對於不好的政策,是要取締沒有錯,這點我同意,但是我們是在改革,而不是進行休克式治療,所以力度必須要一點點加上去,先規範,再摸底,摸完底之後取代不是更好。
五,很多人都說粗鐵,精鐵這是很不專業的,是很敷衍的,說什麼為啥不用鋼,甚至在外網的小說站中直接對著我親戚開罵,這點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去搜搜看就好了,一把鳥銃最好是重五斤,這是同時期的戚繼光說的,用鋼實在是…哪怕是閩鐵都…唉,你們開心就好吧。
六,再比如稱呼上的問題,像是奴才一詞,一直有人揪著這點說我是滿狗,我已經有些心累了,這奴才一詞並不是只有滿清才有,而且滿清的時候旗人才有資格稱呼奴才,那是皇權高度集中的產物。
關於奴才與奴婢的問題,很多人被大明王朝所誤導,不過這兩者都可以用,如果細心一點,會發現內宦的稱呼有很多,伴伴,大伴,老奴,老祖宗,奴才,內官明朝內宦是官)長隨,小火者。
喜歡明變請大家收藏:()明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