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跟眾人商議過後,決定先發詔書,把太原、雁門一帶的水攪渾,然後派人盯住高君雅、王威二人,適當時候,進行鐵血鎮壓,第三部是隨時準備徵兵,做好軍需、糧草等事,未雨綢繆。
眾人商討到了半夜,都滿興而歸,期待著起兵之日的到來。
次日,有一則訊息迅速傳來太原,馬邑郡的劉武周殺掉太守王仁恭,已經聚眾起兵了。
馬邑郡在雁門關外,是中原與草原接壤的一個郡,當年大隋分割了東西突厥,把東面的突厥留在雁門以北的草原地,馬邑郡當初只是為了跟突厥聯絡,加強溝通和經濟往來,也是屯兵為了保護東部突厥,抗衡西突厥。
二十年過後,馬邑郡形成一定規模,裡面漢人、胡人雜居,人口達十多萬人。
劉武周祖籍河間景城,兒時隨父舉家遷至馬邑,少年習武,得過民間拳師指點,拳腳功夫不俗,加上性格果敢,愛打抱不平,在當地綠林中,頗有名氣,年輕時候入伍,驍勇善戰,被提拔了建節校尉,參與過三徵遼東戰,還有雁門之圍。
憑藉一些戰功,他回到馬邑後,已經是鷹揚府副郎將了,太守王仁恭很欣賞這位武將,因此幾次在府內宴請他,希望拉攏成得力干將,誰知劉武周去過幾次太守府邸後,竟與王仁恭小妾私通,時間一久,被王仁恭察覺,只等打算捉姦在床,認證俱全,然後收拾二人。
劉武周先下手為強,利用王仁恭不開倉放糧的藉口,煽動群眾鬧事,親自帶人出其不意,斬殺了王仁恭,然後開倉救濟百姓,拉攏民心,聚眾起兵。
如此一來,馬邑郡就成為反隋武裝之一了。
不過劉武周自知馬邑在雁門關外,沒有天險可守,北面是突厥,南面是隋軍,腹背受敵,兵家大忌,因此,劉武周起兵之後,立即派人去突厥,覲見始畢可汗,打算送給突厥大量的金銀珠寶和美女,換取突厥的支援。
馬邑郡內有隋煬帝在北疆建立的行宮,裡面金銀珠寶無數,美女如雲,劉武周派人運走,一半送往突厥給始畢可汗,一半留下做軍餉。
始畢可汗憑白無故得到大量的珠寶和美人,自然極是高興,而且還能挑撥中原人內戰,削弱大隋的力量,何樂不為?於是,派人送給劉武週一千匹戰馬,另外派使者立劉武周為“定楊可汗”,意思是能夠平定楊室的寓意。
劉武周得到始畢可汗的許諾後,擇日稱帝,建元為“天興”,他的一些綠林朋友,袍澤戰友都跟著水漲船高,封為將軍,以楊伏念為左僕射,妹婿範君璋為內史令,宋金剛為大將軍,還有呂崇茂、尋相、張萬歲等人,都有封賜,一個小政權就這樣誕生了。
這個訊息刺激了西北的豪雄們,金城府郎將薛舉,也趁機殺縣令郝瑗,聚眾起兵,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封薛仁杲為齊公,小兒子薛仁越為晉公,金城西北賊寇宗羅睺率其眾歸附,封為義興公。
西秦也在招兵買馬,招附群盜,劫掠官馬,人數由最初的兩萬,擴增到五六萬人,兵鋒甚銳,所至之處城池皆被攻下。
………
西北武威郡。
鷹揚府司馬李軌到薛舉起兵之後,心中也有了想法,暗中召集同郡人曹珍、關謹、梁碩、李贇、安修仁等人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