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白銀令> 第四十一章 海禁之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一章 海禁之弊 (2 / 4)

周遠圖大為感動,半晌無言。末了道:“雲南三位大人,既與萬民有三年之約,老朽今食萬民俸,理應與萬民也定個三年之約。三年後若無結果,自斷漳州。”

明胤:“先生嚴重了。”

廉衡:“你們這些上年紀的,動輒自斷,幾條命夠折騰?不若學我,臉皮厚實些,無人能咬動,永葆青春!”

明胤反問:“那你,又有幾條命夠折騰。”

廉衡牙疼:“又拐我頭上。”

秋豪直言:“我看你是皮得發荒。”

廉衡不忍了:“我看您是醋海翻波。”

明胤斂眉:“議正題。”

遠圖公咳嗽一聲,接話道:“殿下不問能耐根由,可下臣不能僅憑一張嘴就套個知州做。當然,老朽並無潘大人‘增設河兵’‘束水衝沙’這種靈醒主意,但正如適才所言,寸有所長,我在海邊養長六十年,亂象及亂因倒能‘如數家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您想透過問題,溯源,找出原因,各個擊破?”廉衡問。

“正是。對海事海民的熟悉,利用妥當不僅能節省精力,更能直逼盜巢。”遠圖公停頓一句,“言及此,老朽斗膽插句:雲南苗瑤雜處、山高灘險,更別說那重重瘴氣了,甚至有些地方還處在刀耕火種的蠻化階段。尤、錢、曹三位大人對南境一望無知,若僅靠他們取證調查,只怕困難有多沒少,效果還未必見佳。小相公說殿下在那裡認識些老虎地頭蛇,老夫愚見,殿下不若挑幾個可塑地霸,直接拉攏提攜到三位大人麾下,究本源、搗黃龍、追窮寇時,他們鑽山拔寨言語溝通能力可要比中原師爺得力百倍。”

明胤:“以匪治匪。”

周遠圖:“借力打力。”

廉衡:“大謀不謀,老先生原也是腹中兵甲千萬。深藏不露,騙得俺好苦!”

明胤淡淡掃他一眼:“挈瓶之智,強裝天縱奇才,你當人人同你一般。”

小鬼登時寡面。

周遠圖秋豪驀然互視,彼此心跡透明。遠圖公打了打腹稿,揖手再道:“旁話磕盡,該言及下臣自身了。自葫蘆廟到世子府漫漫一路,關於海禁弊病及成因,老朽大略先想了想。殿下和小相公不妨勞神聽聽。”

明胤頷首。

周遠圖恭謹道:“敢問殿下,您認為聖祖實行海禁的初衷為何?”

明胤:“政治目的,維穩;經濟目的,獲利。”

周遠圖:“小相公以為,因何名存實亡?”

廉衡望向明胤,明胤道:“謹言即可。”

廉衡撅了撅嘴,一針見血道:“為換秩序穩固,犧牲民間活力,致民心向背;一味與民爭利,壟斷海上貿易,致民心向背。”

周遠圖頓了頓道:“二位皆點到精髓。老朽在二位之上,添枝加葉補充些細由。論及初衷,太祖禁海,維穩目的:一是因那些推翻前朝的義軍餘黨皆逃往海上;二是倭寇早期的兵戈擾攘;三是吸取前袁滅亡教訓,不欲民間或地方官員透過海外貿易形成有組織力量,衝擊政權。而經濟目的:一,海禁禁商禁民,獨獨不禁官控貿易,以是朝廷可利用朝貢貿易獲取鉅額利潤;二,推行寶鈔需要,起初防金銀外流,爾後防金銀流入。”

“至於造成與禁海初衷大相徑庭的結果,原因亦不外其上:海禁政策斷絕沿海無地少地民眾生計,民眾為求生存,最終會鋌而走險私自對外貿易。長此以往平民盡皆逼成海寇,以是倭患愈演愈烈,可見所謂‘倭寇’大多為亦商亦盜的我朝庶民,地主、官紳、逃犯、僧侶、書生良莠摻雜。一言以蔽之,海禁難禁在於‘擾民’。倘若多加個原因,再就是為官不為,沿海地方官中飽私囊,大多會接受海商賄賂,爾後默許他們出海。以是禁若未禁。”

周遠圖停頓一刻,呷口茶:“老朽長篇累牘空唱半天,不知小相公以為何?”

“老先生說到了根上:一日禁海一日倭患,二者是個死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