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胤沉默一刻,點頭。
廉衡肅容再道:“問題就在這裡,因為缺銀而大肆鑄造錢、鈔,解決了一時卻影響了長久。虛假繁榮下的真實情形,殿下從稅賦、兵力、農業、商業諸方面可窺一斑,殿下可曾窺過?”
明胤再次沉默,再次點頭。
廉衡:“鑑於以上真實,意欲繁榮昌盛,必須鼎革‘支付貨幣的主次位’和‘現行財政體制’。”
明胤:“白銀交易合法化,作為主幣流通?”見廉衡點頭,他繼續道,“你想借周遠圖、葉岐諸大人欽巡沿海州府的契機,破除海禁,大行貿易,輸入白銀?”
廉衡點頭。
明胤再道:“錢、鈔作輔幣。這是你找懷素的原因?”
廉衡:“嗯。開海貿易同諸蕃互市,不僅可激發沿海民生活力、減少倭患,更能輸入大量白銀。我查過舊史,聖祖未禁海之前,每年從南洋和倭國流進的白銀數目,高達舉國賦稅的五到十倍。白銀數量一旦得以保證,作為流通主幣的基礎也就得以保證。但,大額交易中白銀又存在不便攜特質,寶鈔作為輔幣的作用剛好凸顯出來,這也是寶鈔不可偏廢的原因。可想要寶鈔作為輔幣,配合白銀存在,一是國帑白銀豐沛、朝廷無需大肆印刷寶鈔去兌換百姓手中金銀,二是必須杜絕偽鈔去擾亂幣制。”
明胤理著思路,重複道:“為解決‘一是’而開海貿易,增加稅收保證銀需;為解決‘二是’找了懷素,新鑄版模嚴防偽造。”
廉衡乖巧點頭。
明胤思忖一刻,再問:“財政體制,又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廉衡:“兩點:盛世減稅和統一徵管。”
明胤看眼他一撅一撅的屁股:“坐穩。細講。”
廉衡:“先說盛世減賦。從文景之治到漢武盛世,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縱觀漢初、唐初形成‘兩大盛世’的成因,經濟繁榮是其最重要基礎,而創造經濟繁榮的不是加重稅收,而是輕徭薄賦。這是因稅賦高不等於實際稅收多!甚至高賦稅會促生反作用,因它達到一定程度時,勞作成本就會增加、人們的勞作積極性隨之降低、投入勞作領域的商賈規模隨之減少,使得稅基減小,進而導致總體稅收減少。”
明胤:“減賦,很難。”
廉衡:“《論語》載有魯哀公和有若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有若,收成不好國家財政開支不夠,當如何?有若說可以試試‘什一稅之’,即十份收成裡抽取一份稅收,魯哀公說十份抽兩份尚捉襟見肘,只抽一份豈非雪上加霜。有若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明胤沉默良久,才道:“鑑於前袁滅亡經驗,聖祖才要重農抑商嚴防民間武裝力量,因而即便是犧牲民生活力,也得換取政治穩定。想要陛下越過舊制,減少賦稅,並鼓勵商賈,談何容易。”
廉衡:“時勢在變,一國又焉能守舊不變?今已民怨載道,若繼續苛捐雜稅,萬民先反!”
明胤搖頭:“很難。”
廉衡:“不求鼓勵,起碼不再政策抑制。”
明胤沉默良久,也不知其究竟在想什麼,天長地久的沉默後,大人物這才又問:“你讓三位大人,跑去滇黔,是為,嘗試改變稅收徵收制度,實現統一徵管?”
“嗯。這是我給尤大人寫信主因。”小鬼忽湊近他,“哎,殿下不一直洞悉,我在耍什麼雜技麼?”
“莫鬧。”明胤抬手摁他腦瓜上,將他一撅一撅很不安穩的屁股摁實在馬車棕墊上,“慢慢說,為何,統一徵管?”
廉衡索性盤腿坐他面前,將密密匝匝、勾勾畫畫的四摺紙直接鋪明胤膝上,嘴底嘰嘰咕咕,邊指邊說,而大人物則側耳傾聽,邊思邊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