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白銀令> 第一百五十一章 雲南沐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一章 雲南沐府 (2 / 2)

其四,他建立了強有力的軍事控制系統。平滇之後,沐老英雄只率軍數萬留鎮雲南。在偌大的雲南,如何部署這有限的軍隊並進行有效的鎮守,需要高度的軍事指揮藝術。在他剛進入雲南,就乘著軍事行動,派人修路架設,以溝通雲南各重鎮。鎮守期間,他將兵員重點部署在雲南府、大理府、曲靖府、永寧府等要地,每六十里置一堡,安置軍士,進行屯田,使兵衛相屬,道路易通,無事則分兵駐守,有警則合兵剿捕,決不“分兵散守,深入重山”。鎮守期間,雖多次發生部落酋長叛亂,但由於沐老英雄開諭在先,用兵在後,常常是出師未戰,叛酋即懼而請降。老英雄不嗜殺戮,罷兵而撫其民,久而久之,恩威兩播,聲名大氣,威震遐荒。這也就是,沐家從上至下、沐家軍從上至下,乃至明廷上下,對老英雄敬重備至的原因。關於這點,前有沐老王爺傳承精神,今有沐家長子沐雲,承其精髓,雖不苟言笑,卻好賢禮士,對士兵愛惜有加,從不濫殺無辜。

其五,他注重軍屯,發展經濟,妥善解決軍食,以減輕各族人民的負擔。當時的雲南,兵多民少,土地又多為僧道及豪右佔有。各族部落,多采“刀耕火種”,產量極低,一遇霜旱疾疫,則百姓飢寒交迫,歲輸之糧,皆無從徵納。因此,解決好軍食問題是治理雲南的關鍵。鑑於此,他令軍隊墾田農耕,自楚雄至景東,每百里置營,開荒種地;其後又在尋甸、定邊、姚安、畢節、曲靖、越州諸處開墾,計達百方餘畝。又勸說群眾從事農桑,修浚滇池,又通鹽井之利,招徠商人輸米至金齒等邊遠地區,鬥米給鹽一引,後鬥谷亦給鹽一引,商人有利可圖,皆踴躍樂輸。由於“軍食蠃足”,“屯戍得宜”,幾不增加各族人民的負擔,使之安居樂業,一方泰安。

其六,興學校,傳播“禮樂教化”。他在雲南大理楚雄等地設儒學,目的在於促使雲南各民族接受中原文化,便於治理。

由於沐老英雄治理雲南所實行的諸措施,主導面不是殘酷殺戮和強制同化、刻薄寡恩,,而是積極建設以促使其發展,視各族人民為朝廷子民,因而沐英在雲南各族的心目中享有威信。時至如今,整個沐府,在雲南百姓心中,也是威信不減。而這,正是,沐歌能如此驕傲自信的原因。

老英雄病逝後,追封為黔寧王,侑享太廟。身為開國功臣,沐氏未像其他人那樣遭到滅頂之災,反而福澤綿長,世代得以鎮守雲南。他病逝後,其長子——也即沐歌口中的阿爹,承襲爵位,繼續鎮守雲南。沐老王爺英勇善戰,材武頗有父風。在鎮數年,多次平定各地叛亂。同時“大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鑿鐵池河,灌宜良涸田數萬畝,民復業者五千餘戶”,威信亦高。

廉衡:“說起來,小子是真心感謝,沐老英雄秉持的‘懷仁’之心。”

沐歌疑道:“‘懷仁’針對的主要是前袁和段氏,你這般說,難道你是……”

廉衡:“女娃家家,別瞎猜。”

沐歌哼道:“你倒是個男人,力量比過我再說。說起來,三位長兄圍剿亂黨已逾半年,這回可能要徹底剷除他們了,胤皇兄這次親自參剿,懷仁不懷仁的,就是陛下說了算了。”

廉衡又將草帽蓋在了臉上,不疾不徐問:“他們,快要回來了麼?”

沐歌道:“聽我阿爹的意思,年尾差不多能回來。到時該殺的殺,該剮的剮,殺完剮完,四方也就安定了。”

廉衡沉默很久,卻道:“問你打聽個人。”

“誰?”

“當朝國舅爺公子,唐敬德。”

沐歌“咦”道:“他啊?”

廉衡再度摘走草帽:“怎麼?”

沐歌嘖嘖了聲“一言難盡”,但究竟怎麼個一言難盡,她並未細說,想來是明胤特別叮囑過她才緘口不贅,廉衡見此只好一哂而過,未再追問。

喜歡白銀令請大家收藏:()白銀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