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好辦事,不到一刻鐘的時間,李曄所要的一切都準備完畢。
按照他的吩咐,一個造紙工把生紙浸到明礬水中,等到紙張徹底溼透,才將它繃到一塊牆壁上。
“聖人,只要修一道夾牆,在裡面燒上炭火,紙張就幹得快些,現在只能等了。”造紙工人心翼翼的道。
水分散發不均勻,紙張就會發皺,那就必須重新浸溼。
好在這個造紙工人確實是老手,在他的操持下,貼在牆壁上的十多張麻紙依舊平整。
看周圍的人都默不作聲,造紙工人又道:“這紙是左街劉家造的,確實是真材實料。可惜紙工是個生手,居然沒把紙壓實在,西高東低的。”
李曄笑道:“既然他們生產不出好紙,那就由咱們生產好了。如今的紙張以宣城產的最佳,不知你能造出同等的好紙嗎?”
寶年間,宣城紙就已經下聞名,但它並不是後世被人熟知的宣紙,而是一種桑皮紙。
因為質量上乘,還被玄宗李老三定為貢品。
在沒有電子傳媒的時代,紙張生產的利潤並不低。
如果印刷成書籍,收益還要翻上幾番,李曄怎麼會放過這樣的財源。
還有一個不可的原因就是貨幣,李曄準備以白銀為本位印製鈔票,而這就需要特殊的紙張和油墨。
造紙工人道:“不瞞聖人,某就是宣城人士,當初是跟著東家來長安開紙坊的。本來一切都順風順水,但巢賊入長安時放火把產業燒了。東家氣不過,當場就碰死了。家裡的人也做鳥獸散,某回鄉不得只能在寺裡修補經書。要不是玉麟局長提攜,現在還飢一餐飽一頓呢!”
李曄道:“如果朕讓你生產,多少時間能造出紙來?”
華夏從不缺乏千里馬,缺的永遠都是伯樂。
只要給一個機會,千里馬們就會把最絢爛的結果呈現給你看。
“第一批紙三個月,其後大約60,的還需要五十畝地種植構樹、桑樹。”造紙工人興奮地道。
李曄搖頭道:“朕給你一百畝,並派遣40個學徒。教會1個人造紙,朕出十貫錢。全部都會,朕就投資萬貫,建一個大型造紙廠,其中的3成股份歸你所櫻”
造紙工人慌忙跪下道:“的鄭玉謝聖上恩典。”
李曄扶了他一下道:“以後不要跪跪拜拜的,朕最煩的就是這個。不扶吧,儒生朕傲慢自大,不把百姓放在眼裡。扶吧,這個起來,那個又跪下了,虛情假意的看著都噁心。”
“哈哈哈。”周圍的匠人們紛紛笑起來,這搞得鄭玉十分不好意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他趕緊竄到牆壁的旁邊,藉著看牆壁上的紙張,以掩飾臉上的尷尬。
“聖人,紙張已經乾涸。”
氣炎熱,加上屋裡還燒著火爐,紙張上的水分很快就被烘乾。
鄭玉用刀輕輕一挑,一張平整的麻紙就拿到手裡。
他細細的看了一遍,並沒有發現紙張有什麼不同,只是硬度增加了一點點。
“聖人此舉真的有效果嗎?”鄭玉的心亂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