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皺著眉頭道:“聖人,打井之事其實不難,只要找到水脈,在洛陽鏟的幫助之下,某保證5開一口井。不過水脈有強有弱,自流井只佔其中少數。而那些滲井下挖的深度都在一丈以上,如果用水桶灌溉田地,恐怕也是杯水車薪啊!”
李曄笑道:“這個不用操心,只要你開挖出水井,朕自有辦法將水吸到地面上。不過,朕也有一點要求,開挖的水井必須及時上報,並在地圖上表明位置,出水的水量也必須記錄在案。”
楊旭的眉眼立刻耷拉下來,他磕磕巴巴的道:“聖人,的只會挖井,不知道出水量如何計算,還有地圖……。”
李曄耐心的道:“工坊有尺子,你確定水井的直徑,一炷香的時間,水位上升多少,就可以算出出水量。”
楊旭還是茫然的搖頭,道:“這個太難了。”
李曄嘆了口氣道:“把水井直徑,一炷香的時間水位上升多少記錄下來,這個總沒問題吧?”
楊旭想了一陣,才艱難的點下腦袋。
看著他的不知所措的樣子,李曄心裡頭一陣煩悶。
“前進半步是才,前進一步就是瘋子。”
在後世,誰把這句話抬出來,一定會被吃瓜群眾噴到生活不能自理。
他也不想想,起點、創世的男主角,有那個是隻進一步的?
往前四、五十步的都叫保守!
非得把目標定到星辰大海,才算是紅旗下的新青年。
但現在是公元888年,如果李曄的表現像暗夜的葛優那麼明顯,命也就差不多到頭啦!
“是該培養一批馬仔了。”李曄暗暗的想道。
唐中葉以來,老李家的錢袋子一向都有問題。
焦頭爛額之下,皇帝們最為倚重的就是理財能手。
為了選拔人才,“十部算經”成了國子監的功課,也成了科舉考試一科。
進京的明算科舉子,多多少少都有些數學基礎,只要給他們灌輸後世的知識,立刻就能派上用場。
那些水平一般的,可以進財務局、銀孝農業局做辦事人員。
水平出眾的,將會留在學校,一來是培養更多的學生,二來還可以繼續研究,以推動其它學科向前發展。
“先辦一所專業學校,就叫安華理工大學吧!”
儒生已經被徹底的pass掉,因為他們既不願意是用鵝毛筆,也不願意從左到右書寫,甚至還把下發的數學課本燒掉。
不僅如此,還有人跑到文廟大哭一場,直斥昏君敗壞祖宗之法。
得到訊息的李曄是大光其火,甚至也想學學我大清的明君,把那幾個領頭的混蛋統統砍掉腦袋。
想到這些,李曄胸口燃起一團怒火,他惡狠狠的道:“老子是要坐在在紀念堂接受萬人敬仰的。而你們這些螻蟻,只配跪在門外任由世饒唾罵,等著吧!”
(本章完)
喜歡唐末昭宗請大家收藏:()唐末昭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