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在承包現場看過李曄本人,這會兒齊三都準備到警局報警了。
“生產鐵料的地方又髒又嘈雜,聖人尊貴,要是有什麼閃失可如何是好?”齊三心翼翼的道。
“不用擔心,朕帶著防護工具。”李曄完拿出一個藤條做的安全盔戴上。
這還是何惠兒讓人做的,和明朝勇字朱漆帽十分相像,扣在腦袋上有種不出的滑稽。
但李曄的心裡暖洋洋的,他暗暗想道:“老子也是被掛念的人了。”
看皇帝已經準備妥當,齊三也不敢再出口阻攔,領著李曄進了他的鐵廠。
是鐵廠其實就是個作坊,高爐什麼的就不要想了,二十來個半人來高的泥土爐子就是全部家當。
“叮、叮!”
嘈雜聲中,齊三指著那些泥土爐子,得意非凡的道:“聖人,這就是蒸礦爐,裡面先用鐵鑄一口鍋,再把木炭、鐵礦石一層層的放在上面,開爐的時先放鐵20斤、木炭20斤,其後再追加兩次,達到60斤……。”
齊三越是滔滔不絕,李曄的眉頭皺得就越緊,好容易等到對方住口時,他才問道:“一爐出鐵多少?”
“聖人,一爐可以出鐵18斤。”齊三得意洋洋的道:“鐵廠的爐工都是老把式,修爐窯、看爐色那都有十足的經驗,產量自然也就遠超別人。”
60斤礦出產18斤鐵,看來礦石含鐵量是在3成左右。
按照後世的標準,這是絕對的貧礦。
除非是經過細緻的篩選,否則沒有一點冶煉價值。
“一爐的成本是多少?”李曄不動聲色的問道。
齊三笑嘻嘻的道:“如果把人工也折算成成本,煉一爐鐵需要28貫,如今鐵一斤值錢2貫,民還有8貫的收益。”
鐵廠的出產李曄是知道的,就是那種海綿狀的生鐵,只要用力敲擊就會碎裂。
這樣的產品要是在千百年之後,不被罵出翔來才怪。
但對處於“鋼鐵飢餓”的大唐,卻是不可或缺“糧食。”
“有沒有辦法降低成本?”李曄問道。
齊三搖了搖頭道:“聖人有所不知,米價風波之後,木炭的價格飛漲,如今一貫錢只能買炭20斤。燒一爐生鐵需要木炭240餘斤,需用錢12貫。加上鐵礦石的3貫,原料價就達到15貫。此外,開一爐還要2貫錢,並安排匠人16員看護……。”
李曄又開始搖頭了,雖然他知道如今的鋼鐵工業落後,可落後成這個樣子,還是出乎了他的預料。
“你們不能把爐子加大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