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昭宗> 第174章 見風使舵也不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4章 見風使舵也不行 (2 / 2)

現在接到出擊的命令,當然是喜出望外。

“慢著。”看李紳就要離開,李曄又將他攔住道:“邠寧地處西北,安史之後華族軍隊接連調走,致使胡人逐漸做大,甚至有分割獨立的苗頭。

王行瑜雖然不堪,但手中軍隊還是以華族為主,番饒數量並不算太多。此次作戰,你們的首要任務是消滅王家及其同夥。如果遇到成建制或者零星的投降,將其繳械後,交由後續的內衛軍監管。

至於那些想要投機的異族部落,你們只管全部驅逐,不聽號令的就地消滅。沒有為什麼,華夏的土地可以用來餵養牛羊犬豕,但沒有半分給這些兩腳禽獸。”

李曄對晚唐五代雖然不甚瞭解,但對“大慫”的歷史還是有點印象。

西北這一塊,本來是華夏族發源之地。

可是在“北慫”的時候,居然讓趙家人給丟了。

為了防備党項進一步深入,那些慫出境界傢伙,居然想到了堡壘戰術。

十步一堡,五步一寨的後果,就是關中大地的樹木都差點給砍光了。

這樣的後果當然是災難性的,肥沃的關中平原從此成了貧瘠之所。

修好堡寨當然要有人去防守,這勢必增加士兵的數量。

在人背馬駝的年代,維持這樣一支軍隊,是個極為沉重的包袱。

文官一看不是辦法,又與黨項打起了食鹽戰爭。

可經濟戰這種事,孔夫子自己都不會,更何況這些歪嘴書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越是封鎖,掌握鹽池的党項就越肥,大慫自己反而快堅持不住了。

要不是党項自己鬧內訌,還不知道是個什麼結果。

“聖上,西北番人歷來眾多,如果將他們全數驅逐,恐怕會釀成大禍,臣覺得還是安撫為上。”杜讓能連忙道。

李曄一擺手,恨恨道:“本朝一向厚待諸番,結果是前有安祿山,後有南詔、沙陀。安祿山自不必,蕞爾南詔本來只是六詔之一,在大唐的支援下才吞併其他五詔。可他們才剛做大,立刻汙衊大唐官員調戲其妻,而後舉兵為禍南方。

也正是如此,玄宗皇帝才調動中原各軍南下討伐,使得中原腹心逐漸空虛,才讓安祿山趁虛而入。

杜相,蠻夷都一個德行,畏威而不懷德。本朝一直在西北推行儒學,可那些番人根本不加理會。

吐蕃佔領隴右之後,對此輩是痛下殺手,結果連最桀驁的胡人種現在都是吐蕃打扮。甚至連話都是吐蕃語。

彈簧你們都見過了,裝在車輪上是用來減震。胡人就是彈簧,你弱它就強。所以從今往後,再有人要對胡人懷柔,就是大唐的國賊。”

杜讓能聽了,連忙道:“臣惶恐。”

李曄一擺手道:“杜相,對外懷柔,對內強硬的事,只有沒卵子的儒生才會幹。從今往後,咱們的政策要翻過來。

胡人如果來大唐經商,我們自然是歡迎的。但他們必須遵守法律,膽敢胡作非為,一律按律嚴加懲處。

那些舞刀弄槍的,就由大唐軍人去歡迎吧!反正荒漠那邊寸草不生,用他們的屍體做肥料,難會長出樹來。”

(本章完)

喜歡唐末昭宗請大家收藏:()唐末昭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