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經定了調子,就該由內閣、軍方去具體實施。
這樣的細務當然不用李曄出手,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朕準備巡視洛陽,為將來遷都做準備。”
遷都洛陽是大唐皇帝們想做,但又不能做的事。
之所以想做,跟關中的環境有直接的聯絡。
且不說別的,光是一個燃料問題就夠人頭痛。
為了保護僅有的一點森林,李曄又是制定《森林保護法》,又是強制使用蜂窩煤爐。
但想要恢復當地的生態平衡,恐怕得上百年的時間。
而第二個問題,是關中的糧食不足以養活這麼多人口。
前幾任皇帝之所以跑到洛陽,就是為了緩解糧食緊張。
為此,他們還得了個“就糧天子”的諢號。
換句話說,就是“討飯皇帝”的意思。
第三個問題就有些噁心。
長安作為古都,人口一直不少。
千百年來,死的人都埋在附近山上,結果把水源地給汙染了。
現在長安城的地下水大多都不能使用,就連皇帝喝水都得從城外運。
可即便如此,皇帝們也不敢輕言遷都,原因就是宗室們一再反對。
長安畢竟是祖宗陵寢所在之地,你為了一口吃的就逃到外地,這還像話嗎?
可李曄並沒有這樣的包袱,第一是他對以前的皇帝沒有感情,對帝國雙哈那更是深惡痛絕,恨不得把墳都給刨了。
第二是宗室已經衰弱到了極點,就是李曄放權出來,那些王爺也不敢伸手。
像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吉王李保,天天就和方士混在一塊,據說已經開燒丹藥了。
李曄還讓人去詢問過,結果那傢伙差點被嚇死,要不是人攔著都喝砒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