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唐末昭宗> 第299章 朝廷的壓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99章 朝廷的壓力 (2 / 2)

劉崇望道:“陛下,工、商確實是大唐不可或缺的一環,但當前最為缺乏的是糧食。入夏以來,久旱無雨,很多州縣恐怕又是顆粒無收,去年朝廷還能依靠存糧度日,今年湧來這麼多的人口,又該用什麼東西去養活他們啊?”

李曄道:”去、今兩年,各地的水利工程修得都不錯,農田灌溉面積一再加大,這些地區的豐收是可以預期的。加上套種技術的推廣,在今秋稻麥收割之後,還可以補種一些經濟作物以增加食物的儲備量。各地芋頭的長勢也相當的不錯,根據張全義的資料,最保守的估計也在300萬噸,即60億斤左右。”

“啊!”劉崇望也是大吃一驚。

要知道,一個罐頭也就500克,即1斤重。

60億斤的芋頭大約能生產出30億斤澱粉,即便是有所損耗,加上各種新增劑,至少也能生產出30億個罐頭。

“臣明白了,這就提供相應的優惠條件,讓各地都發展一批食物製品廠,先解決掉最讓人頭疼的糧食問題。”劉崇望連忙說道。

李曄點頭道:“每個州至少要建一個食品廠,品牌不要搞成一樣,要鼓勵競爭,要汰弱留強。各地的衙門要狠抓食品質量問題,無論是誰的地頭出了事,主官及相關官員必須引咎辭職,還要追究連帶責任。”

如果在後世,這樣的重複建設專案,不被人罵個狗血淋頭才怪。

但現在是唐朝,交通還沒有發達到物流天下的程度,當然要以地域經濟為主。

“是,臣這就著手準備,一定會在年內拿出可靠的方案。”劉崇望笑道。

對食品廠的建設,朝廷已經有了相關的經驗,但劉崇望更希望各地商人自己去投資。

這樣一來,既不會佔用有限的財政,還能在免稅期結束之後,直接收取豐厚的稅利。

不像那些公辦的企業,無論投入多少錢進去,產出都是不死不活的。

調研開會沒少幹,可就是解決不了問題。

徐彥若苦笑道:“陛下、劉相的大事談完了吧!現在是不是該考慮如何運送饑民了,剛剛辦公廳送來資料,饑民人數又增加了3萬,宣義那邊快頂不住了。”

“什麼!”李曄伸手揉了幾下太陽穴,他往左右看了一眼,說道:“找那些造船作坊,朕要造快船。”

喜歡唐末昭宗請大家收藏:()唐末昭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