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趙國也算是強國,如今卻陷入了戰爭的泥潭,多方勢力角逐爭鬥,到處都是殺戮和血腥,整個國家看不到一絲生機。
韓德率五萬大軍作為石成的援軍,長驅直入趙國境內,一路連克五州,殺的趙軍聞風喪膽。
石霖的正規軍根本不是韓德的對手,趙軍在石霖的指揮下經常出現戰略性失誤,從而被漢軍殺的丟盔棄甲。
失去了蘇怓的趙軍,再沒人能統籌全域性,後繼者中又無人能獨擋一面。
將帥是戰爭必不可少的資源,沒有優秀的將帥之才,擁有再多的兵力也無濟於事。
而石霖麾下的趙軍,就陷入了這種苦惱。
蘇茂充其量只能算是武將,衝鋒陷陣他可以,但讓他指揮千軍萬馬,可就難住他了。
如今的石霖,四面楚歌。
北方的鮮麗族看準了趙國內亂,石霖無暇顧及北方邊境,又有漢國使者的極力遊說,開始頻頻侵犯趙國邊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而聶正邦,因為魏國的關係,暫時與鮮麗族和解。
他見鮮麗族侵略趙國,搶奪各項資源,心裡很是難受,畢竟他是趙國人,他這個燕王還是石霖封的,於情於理,他都不能不管。
於是,他率領部下,毅然決然的加入了強盜者的佇列,和鮮麗族比拼速度與效率,瘋搶趙國的人口、物資,屠殺反抗的趙國百姓,其殘忍程度遠勝鮮麗族。
聶正邦的想法是,與其便宜鮮麗族,不如便宜我,只要我的實力壯大了,早晚滅了鮮麗族,替趙國報仇雪恨。
可恥的聶正邦自然被趙國人罵的祖墳冒黑煙,事實上,聶家的祖墳早就被石霖派人給掘了。
為了一解心頭之恨,石霖更是讓人將聶家先人的屍骨挫骨揚灰。
讓石霖頭痛不已的是,石成和石聰在各自靠山的支援下,不斷壓縮朝廷的生存空間,受朝廷控制的州縣越來越少,朝廷的大軍不斷戰敗,無數人開始逃往或投降。
長此以往,石霖和他的朝廷必然會被叛軍消滅。
羅兆向石霖建議,和魏國、漢國緊急談判,同意他們割地賠款的所有要求,使他們放棄支援石成、石聰。
只要石成、石聰沒有了兩國的強力支援,朝廷的大軍,肯定可以反敗為勝,將叛亂鎮壓下去。
石霖儘管不願意,但也只能無奈的同意,因為除了這條出路,別無他法。
只要他和朝廷能活下去,就仍有希望。
若是他被滅了,那趙國可真的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