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太庚皇帝命宋千會秘密拼了一個“棺材”出來。說是棺材,其實空間很大。這副棺材,就是為異魔打造的。當然,它也可以作為大商最後的防護地。棺材之內藏著數量龐大的靈石,這是大商私藏,足以供給十個人走到山巔武夫之列。裡面還遺存著凌煙閣上記錄的歷代山巔武夫對於異魔的猜想,以及武功心得。可以說它是一個武器庫,也可以說這是太庚皇帝為天下留的一個火種。
羽墨獲得的賞賜,極有可能是太庚皇帝打的這副棺材。但是這棺材漂浮不定,不像天涯秘境,在某一個特殊的時間還會出來溜達一圈。據此推測“棺材”的位置全天下只有三個人知曉,一個是已經駕崩的太庚皇帝,一個是宋千會,還有一個則是已經消失的羽墨。
萬幸還有一個人知道“棺材”的位置。褚門圖將自己知道的所有資訊全部交給秦淮之後,秦淮見紀行不在,便將這一份玉簡復刻了兩份,一份呈給了新帝,一份呈給了欽天監提司。
新帝第一次接觸到這麼大的秘密,自然是拿不準主意。現在宋千會的狀態可以說是極不穩定,誰也不知道該不該下去問他這件事。而且地底溫度極高,地脈磁場混亂,即便是傳信都極為困難。基本上可以說是他們能夠用最原始的方式將所傳資訊透過能夠抵禦地核溫度的冷鐵傳下去,但是宋千會的想法卻傳不上來。要將宋千會的意思從地底帶上來,就必須要有一個人經受地核高溫的考驗,不惜一死去一趟。可是現在誰敢去呢?
知道這個秘密的四個人,這個時候心裡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紀行。
紀行看完了行道人這幾千年來的所有有關異魔的經歷,以及剛剛整理出來羽墨行蹤的褚門圖的影像,道,“意思是說我要去地底一趟?”
行道人沒有說什麼,只是緩緩地坐了下去。他將八卦盤收了起來,取出上上籤,放在地上,然後就盯著這一根籤凝視著,最後嘆了一口氣。
周圍的異象消失了。
紀行看著這個深藏不露的道人,似乎道法已經達到了大成的階段,氣息完全隱藏,就連他都察覺不到一絲。到這兒他總算有點兒佩服這世上活了將近萬年的牛人了。即便他已經走到了這個地步,可以說是山巔武夫裡邊最強大的那一批人了,可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紀行道,“看起來京城那邊有事要我去拿主意,我就得先走了。你今夜消耗很大,來日為你備禮。多謝。”
行道人還是沒有說話。紀行覺得有點兒蹊蹺,他從不憚以最壞的惡意猜測任何人,陳師道的奇怪舉動讓他有點兒拿不準這個人什麼意思。於是他將手扶到重刀之上,慢慢走近了這個人。
陳師道背對著他,所以他看不清這個道人的表情。等他走到道人面前時,才發現這個道人凌亂髮絲隨著風無力地飄擺,而那副面孔已經成了骷髏。他死了。
紀行在這一瞬間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在這短短几十年裡見過的人不少,大人物很多。有蠅營狗苟一生的人,有為天下人安身立命的人。古怪道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看起來無疑是後者。人只要活著就還有無限可能,但是這個人寧願死也要把一些東西交代出來,真不知是他太偉大,還是他執念太深。
這個人說一旦他死了,還有一個瘋了的師侄,以及最後一個道士。紀行猜那最後一個道士是黃正湯,但是在他眼裡,這隻有一根上上籤的陳師道才算得上是最後一個道士。
畢竟是道家人,就算死了也得送回道家。紀行托起他的屍骨,一路疾馳,到了龍虎山。
如今他已有陸地神仙之能,這點兒距離於他而言實在不算什麼。幾個時辰的功夫就到。如今的龍虎山幾乎是空了,雖然仍舊神秘地隱於迷霧之中,但是紀行知道道家到今天算是真正的凋零了。
能在龍虎山大陣之內來去自如的人很少,紀行算是一個。如今守著龍虎山的人是一個“年輕道士”,說是年輕,其實也不年輕了,這個人已經四十多歲了,叫作含本道。當年這個人與紀行有過面緣,認識紀行。
一開始紀行進山的時候,含本道以為黃正湯回來了,正準備叫師傅,沒想到來的竟然是已經十年不見的紀行。
紀行看著越來越像道士的含本道,將陳師道的屍骨放了下來,“來認祖歸宗。”
含本道奇怪地道,“紀先生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