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有了主意,這件事或許可以找一找宋鎮長,他對這個應該感興趣。
任何地方政府,都需要為民辦實事,辦一個條件相對比較好的敬老院,至少幾年內,會是個亮眼的政績。
讓鎮裡協調安排,出地出力,而錢則由自己或者和其它朋友一起出,她也不需要這個名聲,只要辦成了,也算是她重生後,回報給社會的一件實事。
回到虞城後,她給宋鎮長打了個電話,把這個想法說了說。
“你有這樣的心思,實在太好了。”宋立誠一聽,喜出望外地回答。
因為現在周邊還沒有人辦敬老院,他也沒有動過這個腦筋,方明湘的電話,給了他一個啟發。
當然更關鍵的是,鎮裡就算想辦敬老院,也沒有錢搞。
方明湘願意出這個錢,對他來說,自然是件大好事。
倒不是鎮裡已經窮到這個地步了,連一個敬老院也辦不起,主要是資金有限,盯著的人又多,必須大家開會研究,把錢用在刀刃上,不可能花在敬老院這種專案上。
敬老院說得好聽一點,是民生工程,唯一的作用,是給地方政府貼金。
但是把錢用在其它地方,比方造路,比方扶持地方企業,那可是在造血啊!
大家熱衷於把錢投在對發展經濟有好處的事,就連辦幼兒園,也比辦敬老院有價值。
所以不管誰當權,都會這樣選擇。
當然這樣的話,不能公開說,否則會被老百姓罵的。
他們可沒有領導的大局觀,只會盯著對自己有利的事。
最後兩人決定約個時間,商量一下具體的操作模式。
宋立誠讓方明湘多找幾個人參與,在他看來,這種事沒必要一個人擔著,多些人出力,壓力和風險會小一些。
國內歷來講究出頭椽子先爛,方明湘一個人出錢,容易處於風口浪尖上,也會有其它人看到這一點,到時上門化緣,你給還是不給?
如果是一個團體搞,他們就不好盯著你不放了。
方明湘向他道了謝,並答應叫上別的朋友一起參與。
掛了電話,方明湘舒了一口氣。
在國內,想辦點好事,還有太多顧忌,真的非常累。
忽然想到這次配了兩瓶藥水,黃陽平那瓶還沒送出去,得通知他過來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