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鄭建樹打來電話,請她和謝國興去一趟公司,商量電子廠的事情。
關於電力公司配件的市場調研已經做出來了,鄭建樹和章星洲就技術問題,做了簡單的探討之後,選出幾樣適合公司生產的產品,最後想聽聽方小姐和謝先生的意見。
方明湘放下電話,叫上謝國興,匆匆趕到公司。
四人一起來到隔壁的小會議室,泡了一杯茶,正式商討這件事。
公司做的調研工作非常詳細,不但有產品的各項資料,還準備了實物,一目瞭然。
“鄭叔,這樣還是不容易判斷。”方明湘看了看資料,對鄭建樹說道。“你們照產品的需求量、利潤比以及加工的難度做個排行,這樣才好比較。”
需求量最大的產品,當然最值得做。銷量少,就算利潤高,總體價值依然不高。
生產難度太大,報廢率太高,同樣不划算。
鄭建樹覺得有理,和章星洲一起做了排行。
雖然做不到百分百精確,大致的資料還是對的,應該不會差太多。
方明湘拿過表格看了看,排在需求量最大的產品,利潤在第八,加工難度在第七。
她想了想,放棄了。
排在第二的產品,利潤在第三,加工難度在第三,覺得不錯,就拿起筆,在上面打了個鉤。
這樣的銷量和利潤水平,她覺得可以考慮。
接下去又選了三樣產品,都是綜合排名比較靠前。
“你看看。”方明湘又把紙遞給謝國興。
“這些為什麼利潤這麼低,是因為報廢率高造成的,還是加工廠家多,相互壓價造成的?”謝國興指了指幾樣需求量大,卻沒有被方明湘選中的產品,問道。
他看問題的角度跟方明湘不同,喜歡問個為什麼?
需求量排進前五的產品,只選中了一樣,這肯定不正常。
他當然明白,任何產品生產時,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利潤問題能解決,那他肯定贊成生產這件產品。
“應該各種因素都有吧!”章星洲回答道。“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加工過,所以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如果準備生產這些電子產品,那必須刻模具,並試產一段時間,才能得到精確的資料。
“那就去生產廠家看一看。”方明湘覺得謝國興說得有理,決定派人做個實地調查,再來決定生產哪幾樣產品。“你們查一查哪些廠家在生產,我想辦法讓人進去實地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