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孤兒院的條件不是很好、
規模不大,不會引起太多資本家或著明星的注意力。
因為沒有什麼噱頭,值得被過分關注。
沒有關注,就不會有更多的人看得到他們回饋社會,姿態端正,溫柔善良的美好形象。
做不到很好的企業宣傳,也得不到媒體的更多關注,從此資源拿到手軟,走上人生巔峰。
誰都深諳救急不救貧這個道理。
合十孤兒院規模不大,但常年下去,也是個沒完沒了的無底洞。
大部分的人自然把更多的目光放到更多人關注的“慈善事業”上去。
不過這也不能就此否認一定沒有真正的好心慈善家。
合十孤兒院之所以那麼多年還撐著,也是那些人在背後默默支援著。
這些問題一開始姬鳳眠是不知道的,六七歲的年紀,她沒法消化這些東西。
不過後來看到院長嘆息的次數多了,看到有幾個人過來之後,食堂裡的伙食變好了,院長臉上有笑容了,慢慢她便也知道,原來他們都是靠人“好心救濟”才能活著的。
那個時候的她一直覺得,嗯,這個世界上好人真多。
孤兒院裡的所有小朋友都知道,因為那些人每次來都會到班級上,給他們分發一些零食,玩具或者書本。
小朋友們都很開心。
唯獨,那個性格很孤僻的男孩子,明明很小的年紀,卻總是一幅冷冷清清,生人勿近的氣場。
姬鳳眠忘記了很多事情,對所有事情的接受能力很差,對旁人的靠近,總是下意識的牴觸,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他們的有意靠近,最後都會傷害到他。
她通常都是自己一個人坐在花圃邊,手裡捧著一本書,書看久了,就去關注每個人的言行。
小心翼翼地,企圖用眼睛去窺探每個人的內心。
如果那個小朋友還不錯的話,她可以去嘗試跟她做朋友。
可是時間久了,她發現,並沒有在她心中以為的不錯的可以當朋友的小朋友。
他們太容易看的懂。
小孩子的目的又都太淺顯,言辭幼稚,演技拙劣。
更甚至,偶爾新來一些所謂的慈善家,帶著一群記者,格外有儀式感的將放大了幾十倍的寫著明確金額支票的模板交給院長,說幾句中心思想永遠不變的話,跟小朋友們玩鬧一會兒,動作親暱,笑容親切,然後轉身便是一幅嫌惡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