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夕,鐵柱早眠,然庭中父叔笑語盈耳,猶依稀可聞。其父素來酒不沾唇,今夕竟強邀漢子共飲,推杯換盞,歡聲笑語,徹夜不絕。
鐵柱輾轉反側,腦海中“仙人“二字盤旋不去。雖不解其詳,然隱覺此乃天賜良機。
幼小心靈怦然悸動,如春芽初萌,知此或為破壁而出之始。
窗外月光如水,映照少年憧憬目光,輾轉難寐。
翌日平明,四叔別去。
王父挈其妻與鐵柱,送至村口老槐下。回途間,鐵柱忽睹其父容光煥發,鬚眉間隱有華彩。且顧盼之間,目光炯炯,若春溪初融,滿是冀望之色。
自此目光灼灼,較之縣試時尤甚數倍。
村中無密,雖犬彘孳尾之事,轉瞬遍傳閭里。俄而鄰曲鹹知,接踵踵門,爭相造訪。或睥睨而慕,或側目而妒,眸色不一,然皆注於鐵柱一身。
“王家生了個好娃,人家被恆嶽派收為弟子了。”
“鐵柱這孩子我從小看他長大,這孩子打小就聰明,這次又成為恆嶽派弟子,以後定有大出息。”
“鐵柱有本事,以後出息了可別忘記咱們村,多回來看看啊。”
未及十日,此語竟成鐵柱定評。
每聞鄉鄰稱述,其父母喜不自勝,眉間皺紋似熨斗熨過,竟隱大半。
鐵柱獨行村中,舉目所及,無不相問。
或執手寒暄,或倚老賣少,更有甚者當街訓子曰:“汝且看鐵柱表兄,他日必成仙道!汝若不勤,當效牛馬!“童稚掩面而遁。
甫及半月,“鐵柱入恆嶽“之說竟成里巷美談。
遠近十里八鄉,皆扶老攜幼,攜果脯酒醴,登門道賀。
其意雖在稱觴,然目光灼灼,十之八九欲一睹鐵柱真容。
凡來賀者,皆有所齎。或攜雞豚,或持果醴,紛至沓來,絡繹於途。王父雖頻辭,奈眾意難卻,終納之。
然客去時,必以倍蓰之禮回贈。
王父拊掌曰:“吾家小子他日位列仙班,豈可負此許多人情?凡來賀者,皆當厚報。“
時王氏族老亦聞四郎讓額之事,接踵而至,或持錦緞,或捧玉玦。族中長老捋須嘆曰:“老四此舉,可謂仁至義盡。鐵柱他日得道,必當光耀我王氏門楣!“
族中姻親鹹來道賀。其人數之眾,竟逾千餘,王父遂擇村中廣場,張筵數百席以宴賓客。
村人皆欣然相助,老幼婦孺,奔走執役。或執壺漿,或布茵席,閒談間莫不稱譽鐵柱,嘖嘖歎賞,以為村中千載未有之盛事。
王父乃躬自率妻子,立村口迎迓。見一親至,必詳告其稱謂尊卑;遇一戚來,必躬身以引薦。
雖往來絡繹,而神色從容,無倦容慍色,一村之人,皆感其殷勤好客。
王父挽一白髮老者,指謂鐵柱曰:“此汝三祖父也。昔吾遭黜,潛居草野,多蒙三祖父暗中賙濟,汝其識之,他日必圖厚報。“
鐵柱斂衽而諾。老者凝睇良久,喟然嘆曰:“老二,光陰似箭!汝今已抱孫矣。此子骨相不凡,他日成就必逾於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