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組選手,除了郝甜這一組不顯山不露水,其餘的都頗為囂張,其中有一組選手頻頻往郝甜這邊看來,還不住地講髒話,做手勢。
郝甜指了指那隊人,不解地看向冉定初,“你們蒼雩閣還有這種沒素養的學子?”
冉定初搖了搖頭,“那只是勾陳國的人,不是蒼雩閣的學子。”
“不是說三人之中必須有一個是蒼雩閣的學子嗎?”郝甜剛剛才聽冉定初講過這事兒的。
冉定初解釋道:“原本是他們的王子帶隊參賽的,但昨晚那位王子吃壞了肚子,臨時不能參賽,只能找人代替。”
“這樣也行?”
“勾陳國向來蠻不講理,但他們再囂張也翻不起什麼大浪,主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哦!”既然上面的人都沒說什麼,郝甜便沒有再問,而是細細思考比賽規則。
依著郝甜對這個時代投壺的規則瞭解,能計分的已經有五六十種。
【有初】第一箭就中了壺口,得十籌;
【貫耳】投中了壺耳的小孔,得十籌;
【連中】第一箭中壺口後,第二箭也同樣投進了壺口,得五籌;
【有初貫耳】如果是第一箭就中了貫耳,得二十籌;
【連中貫耳】第二箭和第一箭一樣也中了貫耳,得十籌;
【散箭】第一箭沒中,後面中壺口的都叫散箭,得一籌;
【有終】前面都沒中,最後一箭中了壺口,得十五籌;
【驍箭】就是投進壺口又彈了出來再掉進壺口,得十籌;
【倚杆】箭斜倚在壺口處,而不是掉入壺底部,得十五籌;
【耳倚杆】箭斜倚在壺耳處,得十五籌;
【龍首】倚杆的一種,箭頭正對準投壺者,得十八籌;
【龍尾】倚杆的一種,箭羽正對準投壺者,得十五籌;
【帶韌】投進壺耳,但是箭頭卻沒有落地,得十五籌;
【浪壺】箭在壺口上旋轉了一下成倚杆,得十四籌;
【敗壺】一支箭都沒進;
【全壺】所投之箭都中了,不管得籌多少都算最終的贏家,如果雙方都是全壺,再來計算各方的得籌數目。
……
而蒼雩閣的新規,又多了數種計分方式。
這個時候,投壺就不單單是投中那麼簡單了,還需要動腦子了。
難怪這麼多人喜歡投壺這項活動,因為它確實有它的精彩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