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以藍星二十一世紀的人口素質,就算給他們一支2級戰艦所組成的艦隊,而全球所有國家也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聯合起來。
可這也僅能勉強開動幾艘戰艦在太陽系內短暫航行,真一定要強行上艦所有艦船一起飛出太陽系的話,一定會出現交通意外。
因為以那個時期藍星人的反應能力,根本就無法去應對在成年階超凡者看來是隻是常規情況的一些突發狀況,很容易出現大量錯誤操作。
對於黑洞級文明來說也是這樣,因生物的思維能力限制了自身攀科技的能力。
再往上就是洗禮階飛昇文明那個層面了,這個層面的一些科技大家都有所耳聞,最具有代表性就是量子真空漲落列印物質以及100%質能轉換。
想要製造出相關裝置,加工精度不是成年階能夠滿足的了的,這不是繼續增加機器精度就能搞定的。
先不說該怎麼把機器造出來,想要正常操作相關裝置,對於操作者的思維速度要求也得達到一個程度,必須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尺度內正確完成數以萬計的操作,這隻有洗禮階能夠滿足。
類比二十一世紀的藍星人開2級戰艦,那就是必須得在0.1秒之內思考完數百個問題並向控制程式下達一百多條相關指令, 這根本就不是正常的藍星人能做到的。
人口素質不達標批, 就算是偶然得到了某個飛昇級科技造物,但卻沒有人能夠正常的使用,一個不好就要爆炸的那種。
連正常使用都不行,想要去研究怎麼造出來更是無稽之談,王晉的掛機面板就是這樣。
所以星塵域的黑洞級文明之間科技水平可能有差距,但卻未達到拉開到代差的程度,只是一些細節上的挖潛程度不同而已,主幹基本都在一個水平。
就像蟲洞製造技術,當一對微型黑洞被打通形成初生蟲洞後,所需要做的只是讓蟲洞穩定下來,這個時候只需要往黑洞裡喂大量資源就行了,喂的資源越多,蟲洞跨越的航程就越長。
理論上黑洞1級文明同樣也有能力去造星門,但因為受限於技術成本很高,造一個星門估計接下很長一段時間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黑洞123級的4級主力戰艦戰力波動並不大,最強和最弱之間同等數量、同級別武將軍師配置,在公平對戰情況下的交換比不會超過2比1。
這三個級別是根據文明的綜合實力所劃分的,也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通常評價一個黑洞級文明具體等級的時候,暴兵能力、部隊的黑洞級迴路配置比例、六段以上超凡者數量與等級、迴路體系以及所擁有的超級武器,以這些東西作為權重來評價一個黑洞文明的等級。
紅靈主宰疆域狹小、兵力偏少,這個空巢神明和閃光族是差不多的情況,沒有多的資源造戰艦,那就只能辛苦的畫畫了,如果真照這樣看的話它的綜合實力肯定是不夠黑洞1級的,但又要比那些黑洞級遺族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過兵力數量在等級評價中權重低的可憐。
紅靈主宰可能研發出了某種超級武器,這就會拉高評分,但也僅僅只是有可能而已,並未公開,所以不能作為加分項。
5級以上的戰艦數量也可以作為加分項,不過權重同樣也不高,一艘等級4級的菱形蟲艦若全部刻畫黑洞級迴路等級可達到5級,一百多萬年時間紅靈主宰攢了多少5級戰艦是一個未知數,不過以紅靈主宰的基數還是不能和那些黑洞1級文明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