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樓的選手的休息間裡,梧桐在想著剛才的戰鬥。
那個褐發年輕人實力還算是不錯,只不過思路還是不怎麼靈活,思維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東西。
就拿學習來說,一名學生只知道死記硬背,而另一個學生卻能夠舉一反三,這就相當於前者,只會加法,而後者卻是思路開闊,學會了乘法。
這就是世人眼中的天賦,計算一道數學題,前者用加減法,也許要算上十幾秒,而後者只需要幾秒。
所以就那個褐發年輕人的實力,在普通訓練師裡面能夠稱得上優秀,如果能夠一朝開竅,那麼進入精英訓練家的城市也是很穩當的,因為他現在已經有了底子,就今天在對戰中的三隻精靈,在飼育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心得,並沒有磨滅自己精靈的特長,這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在分析了自己的對手之後,梧桐又開始了分析自己,不僅僅是每一場戰鬥之後的覆盤,覆盤僅僅是總結,必須要從總結中得到有用的資訊,並且是更新的資訊,這才是真正的有用。
梧桐如今無論是指揮能力,還是培育精靈的能力,以及在戰鬥中的各種能力,比如說應變能力、分析觀察能力,以及膽量和心性這些東西,他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自己,認為自己在精英訓練家的層次裡,也絕對是稱得上精英里的精英了。
滿打滿算,就算四捨五入,從他來到了這個世界,或者者說他從來沒有離開,只是多了來自另一個世界三十多年的人生記憶,他從一個門外漢到現在的地步,真正的歷練時間僅僅只有兩年。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他成長到現在這個地步,可以說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齡人。
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梧桐並不敢說自己沒有浪費每一天的時間,但是可以很肯定的說,他浪費的時間不會超過十天。
每一天他都在學習,從最初躺在醫院的那段時間,梧桐就讓護士給他買來了很多的書籍,從書本上自學知識,同時也買了相應的一些比賽錄影帶,在電視機上面看錄影影片。
同齡人只知道外出遊歷,用時間來累積經驗。
可是梧桐不一樣,他是有目的,目的明確的去學習,並且,他的學習效率高效實用。
比如他學習知識,會分門歸類,首先分成大類,有利於戰鬥的,有利於培育精靈的,有利於增長見聞、更加熟悉整個世界的雜學……
又會按地區劃分精靈,利用電腦和表格軟體,把它們分門別類,從地區劃分,到屬性劃分,他們的蛋組劃分,去做一個資料庫。
在蒐集了足夠的資料底子之後,他又用粗通一些基本的程式設計知識,足夠讓他製作一個簡易的檢索軟體,這讓他能夠更方便的搜尋資料,深入與鞏固的瞭解每一隻精靈。
每一天的經歷,無論是與別人戰鬥,還是遇到的野外精靈,如果是當天瞭解到的新資訊是資料庫裡沒有的,他就會新增進去,進一步完善資料庫。
如果是資料庫裡已有的,但是他已經忘記的,他就會進一步的複習穩固這些知識資訊。
梧桐又利用同樣的方法,來記錄關於精靈培育方面的知識,包括與分門別類每一隻精靈的專門培育方式、通用培育知識和獨特培育知識。
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知識,梧桐把它們當成一個大資料庫,分門歸類成不同的色塊,讓它們按照相互之間特點的聯絡,將每一塊的資料資訊全部都勾連起來,然後將它們製成一棵記憶樹。
導向思維、記憶樹、思維樹……它有很多名字,但意思都相關,重點在於關聯性。
使用這種學習和記憶法,能達到了一種非常高效的學習速度以及良好的運用效果。
梧桐看到一隻精靈,腦海裡就會想起關於它的各種資料資訊,隨後自然會聯想起和這一條資訊相關聯的其它資訊。
包括這個精靈如何培育才是最佳的方案,最先知識,只要他心念一動,都可以很輕鬆的回憶起來,因為這些知識都是有所聯絡的。
簡單的來說,比如他遇到了一隻強大的巴大蝴,他知道這隻巴大蝴的身高體重,生活、習慣、個體特性、族群共性等資訊,這些都是對於戰鬥有所幫助的,但有時候單單一塊的資訊,並不能決定這場戰鬥的真正勝負。
知道這隻巴大蝴的基本資訊用處不大,於是他會聯想起這隻巴大蝴的其它資訊,包括有培育方面的資訊,再結合這隻巴大蝴的基本資訊,比如透過識別巴大蝴的一些外表特徵,判斷出這次巴大蝴喜歡吃甜的果實,討厭辣的果實,那麼也許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極為迅速的制定一個針對性的計劃方案,實現以弱勝強或者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