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嘴裡的徐先生,叫徐華振,由外祖父劉相舉薦,前年入陳王府做幕僚。
徐華振被點名,放下手裡的杯子,朝陳王欠身道:“回王爺,在下與周先生看法正好相反。
在下認為,前日之事,鬧如此大的動靜,背後一定有推手。
從秋獮回來,東宮那邊開始事事爭對王爺,可以看出,東宮已經將王爺視為最大的對手。
所以,在下認為,前日之事背後的那隻手,東宮首當其衝。
石世子早不回,晚不回,偏偏前日夜回來。
秋獮之行就可以看出,太子對石世子極信任。
再有,在下檢視了國子監倒塌的教舍,用材上,確實未按規格來……”
陳王聽到這裡,眼前一亮,出言打斷了徐華振的話,“先生懂工事?”
徐華振欠身道:“回王爺,在下從小喜歡各種建造。
曾立志做個好工匠,所以看許多關於建造的書。
可家母望子成龍心切,她老人家盼著在下好好讀書,走科舉之路。
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揚家門門楣。
為了不讓家母失望,在下放棄自己的意願,苦讀詩書走了科舉之路。”
陳王點點頭,說道:“原來是這樣,先生接著說。”
徐華振欠身回道:“是!在下檢視了國子監倒塌的教舍,用材上雖不合規格,但也不至於一場大雪就讓其倒塌。
那屋子倒塌得很蹊蹺。”
陳王挺直腰桿,兩眼緊緊的盯著徐華振,問道:“依徐先生所言,此禍事,是人為的?”
徐華振點點頭,“回王爺,依在下看,是有人在承重的柱子上做了手腳,才導致房屋倒塌。”
陳王捏了捏下巴,略作沉思後,問道:“先生能為此事寫個摺子嗎?”
徐華振欠身道:“回王爺,摺子在下能寫,只是,這摺子軍出來,用處也不大。”
陳王疑問道:“此話怎講?”
徐華振回道:“教舍的倒塌雖是人為,但教舍的建造確實偷工減料。
這也是事實,對方敢如此做,也是抓住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