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把這些人分成十組,每組一百人,又從中挑選一人任大隊長,兩人任中隊長,四人任小隊長,協同管理這一百人。
而十組的大隊長直接向寧夏彙報工作,寧夏的工作要求也直接下達給他們,由他們負責去落實,這樣一來原本沉重的工作任務瞬間化繁為簡。
這些人據寧夏瞭解到,他們都是同秦國發生戰爭被俘虜的奴隸,若不出意外的話這些人將永遠只能是奴隸,地位等同於豬狗牛羊,可能還沒有牛的地位高。
寧夏向他們承諾,這次工作表現優異者,他會想辦法為他們恢復平民身份,這讓眾人渾身卯足了勁,寧夏樂得看到這樣的事。
人力分配好後,寧夏準備拿出五組去挖地基,五組建造火窯,爭取火窯建成後就直接燒磚燒水泥動工。
火窯和軍械庫的設計圖紙,寧夏花了差不多兩個星期才完成,本身作為工程與設計類專業的高材生,畫個設計圖輕而易舉,可自己從後世帶來的草稿紙剩下的不是很多了,每一個結構都在腦子裡想了不下四五遍才畫在紙上,到最後兩張圖紙都是他一口氣畫下的,只是稍微修改了幾個資料。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寧夏無比的感謝童年是在農村奶奶家度過的,小時候的所見所想支撐著他有了一個又一個的想法,也幫助他走到現在。
讀小學時,晚上放學就會和小夥伴約著到磚場偷人家燒磚的窯泥粘土)用來做小泥人小車小船,有一次不小心被人發現,驚慌失措下掉到了泥池裡,回家還被奶奶罵了一頓……
看著忙碌的眾人,百感縈繞心頭……
火窯,二十六個窯口為一體,寧夏決定十個窯口燒水泥,十個燒磚,剩下六個做備用。
初建時,困難比較大。
寧夏直接把石灰石,粘土,銅鐵碎渣按照701515的比例,先混合石灰石和粘土,將兩種材料粉碎後再煅燒成熟料,再用熟料和鍊鐵,銅後剩的礦渣同磨,就是最簡單的水泥。
這個製作方法簡單,只是得到的水泥硬度不高,不過用來砌火窯足夠了。
至於砌火窯牆體的磚就更簡單了,寧夏製作了一個磚的模具給木匠,木匠很快就仿造了數百。
而磚用到的粘土就更難不倒寧夏,把挖來的粘土往水坑裡一倒,弄幾頭耕牛進去踩踏,直到人踩下去腳難以拔起來為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最後再把加工後的粘土倒到模具中,成型曬半乾後用柴火燒製,等到完全燒乾後就得到了青磚。
除此之外,為了方便起吊重物,寧夏又製造了幾個動滑輪,很簡單的操作步驟給十個組長演示了幾遍就都掌握了,剩下的就由他們去辦,寧夏就當個監工就行。
這裡走走那裡看看,遇到工人做的不對之處就順便指導一下。
半月後,各項準備工作皆已準備妥當,地基早已挖好,寧夏讓所有人都來建造火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