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史書記載,國相呂不韋在受到嫪毐集團反叛事件的牽連下罷官歸園,於公園前235年服毒自盡,真是老了也不得善終。
“哦,不知你為何這般膽大,他可是寡人的仲父,從小輔佐在寡人身旁,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嬴政那偽善的笑容,惹得寧夏側目“你大爺的,我就不信你能忍得了,盡扯犢子”!
雖然心有不滿,可卻不敢聲張,頂多在心裡罵幾句過過嘴癮,嘴上還得奉承著:“陛下,當年相國大人因為一個奇貨可居,得到了榮華富貴,平步青雲,現在地位只在陛下之下,可他的心卻是不滿足的。
如今相國可謂權傾朝野,不管是朝堂還是私下,皆混得如魚得水,尤其是民間聲望遠播,其門下食客眾多,對於這樣一個有野心的人,臣擔憂!
據說長信侯原本也是相國的門客,只不過現在兩人關係勢同水火,想來臣的危險遭遇怕也是出自相國之手吧,如果臣猜得不錯,嫪毐的反叛怕是不會僅僅為了誅殺相國大人吧”。
“你的意思是?”嬴政起身緩緩踱步到寧夏身邊,這二人之間的千絲萬縷自己知道的不多。
“陛下,臣以為嫪毐發動政變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謀朝篡國,而這一切皆是因相國而起,若無他,或是他安分守己也不會弄得如今這個局面,所有的因果都在相國身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於史書記載的嫪毐事件,寧夏有理由相信他野心膨脹,想讓自己與趙姬的私生子坐上王位,要不然他不可能敢在嬴政前往雍城舉行冠禮,夥同帝太后趙姬偷了秦王印信,引導其僮僕門客和軍隊發動政變,這根本不是為了謀殺,而是赤裸裸的想當王的節奏!
怎奈天不遂人願,嬴政與嫪毐,趙姬的私生子雖然都出自於同一個母胎,可幸運之神顯然站在了嬴政這邊。
兵變失敗,嫪毐被車裂,兩個私生子被嬴政弄死,趙太后還被軟禁……
其實寧夏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區區“宦官”什麼事都沒做就能得到一個侯爵的封賞,不是說秦國的爵位都是以軍功定級的嗎?什麼時候得到爵位變得這麼輕而易舉了。
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施行軍功獎勵制。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的大小接受賞賜。
即便是秦國的宗室也是這樣,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的簿籍,不得擁有爵位。
連皇親國戚都被這般對待,要求都如此苛刻,更不要說一個寸功未立只知與太后浪叫的假宦,何德何能能被封侯。
要知道侯爵已經攀登到封賞的頂端了,且不說軍功難立,就是這二十等爵位也很難一級一級爬吧。
在秦國,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是秦賞賜中的二十等爵。
一個下人想在短短五六年的時間就爬到侯爵,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嫪毐立過軍功,大大的軍功。
秦國律規定,秦國計程車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敵軍的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
斬殺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就越高。證據是敵人的人頭首級)。就是說在戰後把敵人的人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為證據。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
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僕人。
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也不知道這假宦官是殺了多少人才換來如今的地位,想想寧夏心裡就驚悚得慌。
後世自己剛畢業還未來得及步入社會大顯身手就被送到了這兩千年前,如今天時地利人和自己一樣不差,是不是也該考慮弄個大一點的官噹噹了,就一個五級諫議大夫也太過雞肋,雖然是官可自己就沒上過朝,也不知道那上朝好不好玩……
寧夏打定主意,待這兩件事結束後,自己有必要向著這方面發展,謀個大一點的官爵,才可以保護好自己在乎的人。
喜歡祖龍之尊請大家收藏:()祖龍之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