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所說的講和,並非是割地,而且講和二字,也可以換成朋友之稱。只是和他們建立同盟國,資源共享,扶持弱小,主動讓他百越來抱大腿。”
趙牧之說的,倒有些意思。
嬴政幾人也不再插話,而是專心致志地聽著。
“正所謂兩軍交戰不斬使臣,咱們先派個人過去,進行談判,可以先把泡麵、粟米這些方便充飢的食物帶過去,以表誠意。”
“再趁機給他們畫大餅,表示只要他們願意不起戰爭,大秦可以給他們做靠山,讓西域其他小國不敢攻打。”
“總的來說,就是給他們點小恩小惠,把他們養肥了,逐漸離不開大秦,溫水煮青蛙,慢慢將其收復,雖然說這時間長了些,但很有效果。”
趙牧之本來還想給他們幾人講一講文化滲入。
但轉念一想,這畢竟還是在古代,網路交通極為不發達,就算滲入文化,沒個百八十年,也達不到效果。
到時候別說嬴政,恐怕就連他兒子都死翹翹了。
他們肯定沒這個耐心。
王離雖然也認為趙牧之說的有點道理,可作為武將的他,一心認為,所謂講和就是認輸懦弱的表現。
“先生,何必搞得這麼麻煩,遠不如我們痛痛快快打一場,以大秦的實力,想要打敗一個百越,還不是輕而易舉!而且最多也不過半個月!”
王離一直是主戰派,未免有些死心眼。
“正如我剛才所問,王將軍可想過,要是大秦,把大批軍隊調往百越,到時匈奴趁機攻過來,大秦後方,岌岌可危,大批軍隊在百越,又能否及時趕回來?”
王離一時無語。
很明顯是不能。
“至於這最後的結果,也顯而易見。”
“大秦根部受挫,與百越一戰儘管贏,但也是輸。”
趙牧之又道。
“打一場戰役,大秦損失多少,想必王將軍比我更清楚,避免和百越正面戰爭,也是為了穩固我大秦實力,穩固元氣。”
“還請王將軍能明白,大秦目前現在最大的敵人,絕不是南邊百越,而是北方匈奴,以及大秦暗中那些心懷不軌之人!”
趙牧之的這番話有理有據,徹底地說動了王離。
猛然間恍然大悟,明白趙牧之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