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滿是悲哀。
或許城中任何一個百姓都能夠保全屍身,但是他卻不行吧。
三十四年前,他是皇五子。
二十二年前,他是信王。
十七年前,他是崇禎。
而現在,他卻成了一個或許屍身都無法保全的亡國之君。
悲壯的蕩氣迴腸,執著的讓人心痛不已。
王承恩忽然想起了楊清一對他再三的叮嚀,忽然之間明白過來,原來只是為了這一幕而已。
他慢慢走到了朱由檢方才的位置,也將脖子伸了進去。
據說人死後,就能夠見到心愛的人。
他微笑著,閉上了眼。
一切都結束了。
《明史·本紀第二十四》莊烈帝二中記載:“十七年三月庚寅,賊至大同。……辛卯,李建泰疏請南遷。壬辰,召廷臣於平臺,示建泰疏,曰:“國君死社稷,朕將焉往?”……己亥,李自成至宣府,監視太監杜勳降,巡撫都御史朱之馮等死之。癸卯,唐通、杜之秩降於自成,賊遂入關。甲辰,陷昌平。乙巳,賊犯京師,京營兵潰。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丁未,昧爽,內城陷。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昌平人啟田貴妃墓以葬。明亡。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賊于山海關,五月,入京師,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諡曰莊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崇禎十七年,四月——
“叔叔,叔叔。”一個十餘歲大的男孩子拉了拉白袍男子的衣袖,有些茫然地看著白袍男子盯著的方向,不禁問道,“叔叔,你在看什麼?”
段寒回過頭,微微笑著摸了摸楊軻的腦袋。“我在看山海關的方向。你看,叔叔指的方向,就是山海關。清軍就會從這裡,揮軍南下。那裡,也曾經是你父親鎮守的地方。”
楊軻鄭重地望著,雖然如今看起來一片太平。但不知為何,在段寒的敘述下,他似乎能看見兵臨城下之景。“那麼……母親也是因為這個地方,所以才自盡的嗎?”
段寒看了一眼他有些發紅的眼眶,道:“可以這麼說。你母親是追隨你父親而去的,也可以說是殉國。楊軻,你記住,你父母都是剛烈的勇士,你永遠都可以因為這個,挺起胸膛來。”
“……楊軻記住了。”楊軻用力地點頭,快速地眨眼,好讓眼淚不會掉下來。
“為什麼叔叔總是不笑了呢?”楊軻忽然問道。
段寒怔了一下,剛想說他並沒有一直不笑。可是孩童總是赤子之心,真心的笑容,是最能分辨出來的。於是,他長嘆一聲,道:“因為能讓叔叔笑的人,全都走了。”
他遠遠地看著山海關的方向,目光幽深。
自去年皇太極去世,清廷的實權就落到了多爾袞手中。他如今,是攝政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