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要開堂設學,還在張家灣適齡少年人中招收。
訊息一經傳出,張家灣震動。佃戶個個涕泗橫流、捶足頓胸。更有甚者,焚香告祖,恨不得八輩祖宗都一一通知到。
讀書,習字。學而優則仕,高中,入仕,平步青雲,出將入相,光耀門楣,簡直是十里八村最揚眉吐氣的。
能不高興嘛。
大宋就這個德行。
文人的臭腳都是香噴噴的。
但柳哲要說清楚,自己無意科舉考試,不怕埋沒子弟的,儘可來。
來。肯定要來。
祖祖輩輩都沒有讀書認字的。土裡刨食,看老天的臉色、看地主的臉色、看官家的臉色,莊稼人被死死地限制在黃土裡。
勤勤懇懇一輩子,死了都沒有能埋葬的地。
砸鍋賣鐵也要學。
經過遴選,初期定學員四人。主要柳哲沒有帶過學生的經驗,人多無法控制教學質量。這些都是將來自己的得力臂膀,要花大力氣培養。
學員,宋九。
學員,張松。
學員,張景。
學員,張立。
都是十六七歲,機靈透頂的棒小夥兒。
讓柳哲頭痛的是渴望出人頭地的佃戶,還眼巴巴地送來很多孩子。只招收四個,落選的無一不垂頭喪氣。
直到柳哲宣佈,每年招收一期學員,人數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張家灣的其他佃戶才轉悲為喜,沒選上的都在摩拳擦掌,準備明年的入學選拔。
聞風而動的是張老四。就這麼呼呼大睡的功夫,主家就做出如此重要的舉措來,對張家灣來說,無疑是百年未遇的絕世佳機。
絕對要把女兒張小云塞進去。
一步三晃的張小云被張老四拽著,飛奔來見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