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那時的風起雲湧、人才輩出、一心北圖的時代,已經過去一百多年。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觸控到燕雲十六州。
灼熱的目光在淚花的旋轉下逐漸冷卻下來,种師道是奉皇命來都督和談的。若是晚來一步,柳哲就和耶律大石兵戎相見、無可挽回了。
“本將率五萬西北步軍,前來支援你和談。”种師道神情複雜、語氣沉重,昔年的名將依舊神采奕奕,只是心中的束縛更重。
皇命不可違,在種師道心中越來越重要。
柳哲平靜地看著种師道,心中有千言萬語的抗爭、不解、委屈,最後出口化成一句話:“哲謹遵老將軍令!”
“不必如此沮喪。此次不行,他年亦可領軍北上,馬踏燕雲。你還年輕,本將已經垂垂老矣。”种師道從來不會安慰別人,今天卻為柳哲破例。
幾十年的戎馬生涯,种師道練就了一雙獨具慧眼,看得出來,眼前這個氣宇軒昂、才華蓋世、無懼風雨、不畏生死的年輕人,將來能成為大宋挺立的脊樑。
也算種某給大宋未來打磨一塊璞玉。
“老將軍在上,請受柳哲一拜。”柳哲翻身下馬,面色堅毅、神情肅穆,衣冠嚴整,拱手、彎腰、行禮,一躬到底,出於心底的敬意、敬佩、敬仰。
“行了。你小子,本將率五萬步軍為你壓陣!和談吧!”种師道眼眶潤溼,策馬揚鞭迴歸步軍方陣的大旗之下。
柳哲注目良久,平復心情,而後驅馬來到兩軍陣前。舉刀直指耶律大石,柳哲朗聲:“我五萬步軍、三萬馬軍,若對你三萬契丹精騎雷霆一擊,耶律大石,你還自信守得住析津府嗎?”
耶律大石臉色慘白,大宋西北軍一向天下聞名、兇名赫赫。五萬西北步軍的開到,讓耶律大石壓力倍增。
倘若強行開戰,三萬精騎覆沒不說,析津府自是難保。臨潢府會增派援軍不假,但那時,我耶律大石人頭不保,全家連坐!
和談吧。
鬆開手中握著的馬刀,耶律大石驅馬上前,與柳哲對視,氣勢絲毫不減:“析津府守不守得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耶律大石不會活著退出戰場。”
夠男人。
做老子的對手,夠資格。柳哲輕輕策馬,目光深邃地看著遠方的燕雲十六州,心中感慨萬千:“不知道吾皇是如何想的。倘若由我柳哲領兵,今日爬也要爬上析津府的城頭。耶律大石,你記住,柳哲會回來的,帶著千軍萬馬,光復燕雲。期待那時,你還是我的對手。來一場軍人榮譽之戰。”
耶律大石同樣是不世出的天才,在砍殺與鐵血中成長,歷經風雨、飽經滄桑、大小百餘戰,心性被血與火鍛造地如同一塊緊密的鋼鐵,堅韌不拔、英勇無畏,為了自己的國土和人民,頑強赴死。若非敵國,有柳哲這樣的人為摯友,耶律大石感覺不再孤單。
“柳哲,耶律大石在析津府等你厲兵秣馬後的挑戰!絕不退縮,用血肉和刀槍一決勝負!”耶律大石含而不露,揚眉傲然。
“今日你我兩國締結盟約,以古北口為界,無歲幣、通榷市、造福萬民!”身後是威風凜凜的三萬馬軍、密不透風的五萬步軍方陣,柳哲語氣堅定,出口擲地有聲。
形勢逼人,耶律大石不再堅持,眼角閃過一抹餘暉:“好!古北口為界,締結盟約!”
大宋以三萬馬軍、五萬步軍壓陣,拿到略佔上風的古北口之盟。
柳哲柳逸塵,第一次在和約上簽字畫押。
喜歡水滸之上山算我輸請大家收藏:()水滸之上山算我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