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正在舔舐傷口,一戰損失二十萬精銳。強如契丹第一牛皮的帝國,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休養生息。
對於趙宋來說,傷得比契丹更深、更重、更狠。難民百萬、千里沃野打成一片廢墟,汴京城更是灰飛湮滅、成為泡影。
柳哲抓緊搶修古北口。以趙構親王的身份編纂修建章程,深挖護城河、用上磚石水泥結構,城高池深地令對面的析津府自卑到死,就是站在古北口面前的弟弟。
讓你們契丹人看看,我大基建狂魔的無窮魔力。
古北口以南,集中規劃兩層的水泥磚石結構房屋,規劃農業用地,統一歸河間府調配。
與契丹的戰事稍息。古北口是重點,但最重要的是打成一片焦土的汴京。畢竟是大宋的都城,大宋的面子裡子、大宋的自尊心、大宋的自豪感都是靠著汴京來支撐的。
“把手頭上的事情交接給河間府,我們即刻南歸汴京。”柳哲深深地望一眼對面插著契丹狼旗的析津府,那裡本來是大宋皇龍旗該飄舞的地方。
時不我待,若不快馬加鞭趕回汴京,柳哲難以想象,憑藉大宋那幫一心貪腐、貪圖安逸、醉心享樂的官僚,會如何去規劃汴京。
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自己親自動手。柳哲規劃過半個汴京,這次規劃整個汴京也就比上次多了半個,沒什麼大不了的。
無數人曾經望眼欲穿地等著柳哲再放一把大火,把剩下的另一半也燒光,重新規劃成水泥磚塊結構。
趕時髦,不論時代、不論時空、不論男女,皆有此意。
全盤的計劃託付給河間府的官員。在本次狙擊契丹大戰中,柳哲柳逸塵兇名赫赫,更受到大宋將門種閥的認可,一眾官員無不戰戰兢兢,表示一定全力以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把古北口打造成大宋北部邊疆屹立不倒的堅固橋頭堡。
“喝~!”柳哲揹著种師道贈予的寶刀,策馬揚鞭,帶著趙構和一千親衛縱馬南歸。一千精良的鐵騎浩浩蕩蕩、如同乘風破浪的輕舟一路疾馳而下。
狂奔一夜,在黎明的時候看見被煙霧籠罩的汴京,朦朦憧憧,就像一隻受了重傷在暗自嗚咽悲慼的雄獅。
柳哲心中不禁升騰起一股發自心底的悲涼,本意是要天下百姓人人安居樂業、家家幸福美滿。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兵禍,把一切美好席捲地面目全非。帶來的是無盡的傷痛。
自己的做法還是太過柔和。大宋之疾,已深入骨髓、頑固不化,不用猛藥,無法見效。搖搖欲墜的大宋,還能再給柳哲多少時間?
一年?兩年?五年?
不能再等了。大宋制霸天下的夢想需要徐徐圖之。但那是對趙宋宗室來說的。不適用於柳哲。老子可是後世見證新興的國家體制蓬勃發展的新社會主義。
大宋的國家體制需要改革。
“老師,前面就是汴京城了。周邊的難民越來越多。”趙構緊緊地跟在柳哲身後,騎在馬上,一路飛奔中遇到數不勝數的難民。
大災之後,內部必有大亂。看著城外的這種人流狀態,柳哲已經覺察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