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山扔掉了菸屁股,說完就笑了起來。
“金山哥,秀梅嫂子,咱們不說這件事了,你們既然來了,我請你們吃涮羊肉,有什麼話咱們邊吃邊說?”
就這樣,林陽、林蘭、武金山、劉秀梅四個人,來到了東來順飯店。
“林陽,我聽你姐林蘭說了,你自己混的不錯,要是有什麼好機會,也不要忘記拉我們兩口子一把。”
武金山舉著酒杯對林陽說。
“金山哥,我雖然沒有在農村呆過,但是,也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情況,我個人覺得,僅僅種糧食是不能致富的。”
“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特別好的辦法我也沒有,不過,我聽我大學的東瀛同學說,他們那裡的人都非常喜歡君子蘭花。”
“君子蘭?林陽,你的意思是倒賣君子蘭?”
“金山哥,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說,你可以在長春買點兒君子蘭的種子,自己養一些花?”
“林陽,養花我倒是還可以,不過,就怕到時候人家要是不要了,咱們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樣吧!金山哥,你們在京城裡住幾天,好好地玩一玩,我去問一問東瀛的同學,看看他能不能夠支付一部分定金?”
“這個辦法好,要是能夠拿到定金,這件事就沒有問題了。”
林蘭在旁邊插話了。
“嗯,林陽,你姐說的對,你去問一問,這樣確實是比較保險?”
“好,金山哥,我記住了。”
林陽之所以提到君子蘭,並不是什麼東瀛特別喜歡,而是,他想起了八十年代,發生在長春的君子蘭事件。
80年代初,市場供不應求,君子蘭價格一路走高。
一盆好蘭,價格往往是長春人月收入的幾倍,甚至十幾倍。
逐步攀升的價格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1982年,市出臺君子蘭“限價令”,規定一盆君子蘭售價不得超過200元。
可是,這樣的規定後來不了了之。
1984年10月,君子蘭正式成為長春的市花。並且,還提出要發展“窗臺經濟”,號召家家都要養3盆至5盆君子蘭。
市花的身份,讓君子蘭在市場上“豔壓群芳”,價格是一日三變,一漲再漲。
就傳說,1985年,有位港商看中了一盆君子蘭,提出用一輛豪華皇冠轎車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