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交易的都是一些日用品?”
關佳蕙補充了一句。
“這裡沒有吃的!”
這是關世華的看到的現實情景。
“我曾經跟關先生提起過,打算在深圳辦工廠,這一路上你們走過的都是城市,這一次算是深入農村了。”
林陽在有意引導張冰倩、關佳蕙思路。
“這滌綸嗶嘰怎麼賣?”
林陽的腳步停在了一個布攤錢。
“這些都是雙幅,2.2—2.3的尺闊,顏色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你要什麼顏色的?”
“這青色的多少錢?”
“青色的15塊錢,紅色的11塊錢,藍色的8塊錢,滌綸針織的9塊錢,的確良灰、青、慄殼色7塊錢,這些都是一米的價格,你要多少?”
“我看看其他的東西再過來!”
林陽藉故走開了。
在溜達的過程中,林陽看見,販賣走私手錶的人數,是僅次於布匹的,算是第二大類別的貨物。
他問過了價格之後,發現日曆自動鐵力士男女表,每隻售價只有110塊錢,紅葉牌的手錶是100 塊錢,梅花的便宜只有85塊錢。
半自動或無自動的馬牌、鷹牌、蓮花牌手錶,從30至60 塊錢。
錄音機可以說價格最貴的東西。
四個喇叭的就賣450塊錢,一個喇叭的賣115塊錢,錄音磁帶每盒售3塊錢,空白帶最低是兩塊錢。
林陽心裡面比較了一下,這些走私商品售價,比國營商店裡低50,有的甚至達到了70以上。
雖然不清楚這些走私品的進貨價格,但身邊有張冰倩、關佳蕙母女倆,林陽悄悄地向她們詢問之後,也基本上計算出來走私販的利潤。
布攤每個以日300元銷售額計算,一個月就是萬元戶。
手錶的每人賣 4 只,平均以 50 元計算,一個月最少是6000塊錢,錄音機每人每日賣一臺,每臺平均 200 元,一個月也有好幾千塊錢。
看著走私販與各地顧客,擠在一起討價還價,林陽心裡面是連連感嘆,這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1980年,普通個人的工資,一個月只有幾十塊錢,想一想,走私販的小日子過的是多麼滋潤。
林陽依稀記得,這些走私販好像是用銀元,在海上港臺走私船進行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