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說的是哪裡話,我哪敢摻和戰場上的事兒?不過就是建寧王妃今日來跟我告別,說是要隨建寧王到睢陽去守城了。”
聽到這,李亨重新閉上眼睛,輕輕‘喔’了一聲,低聲道:“建寧王還是如此魯莽,他的夫人可是太上皇的外孫女,睢陽城是什麼地方……”
顯然,不知是因為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因為李倓的關係全都不在了,還是因為他還相信著之前李輔國和張良娣的話,對於李倓,這位父親還是沒什麼好感。
李倓去睢陽的事,是李輔國提出來的,按照常理,李亨的確不該再讓李倓去睢陽了,李亨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畢竟李倓在身邊,不論是曾經還是現在,幫他分擔的並不少。
但是另一個他最信任的人改變了這位意志力並不怎麼堅定的皇帝的想法。
李泌不讓李豫瞭解這件事,顯然是對李豫的一種保護,他自己卻將這個事兒瞭解了個一清二楚,而且是直接向李亨瞭解的。
李泌在李亨的麾下效力不假,但是他這個人,心眼絕對是夠用的,並不要任何的官職,只用山人和李亨好友的身份在元帥府幫忙。
這顯然是個高招,不但讓李亨天天覺得自己虧欠李泌太多了,對於李泌的計策,大都也是言聽計從。
李泌做的這些,的確都是高尚的,但是有一點,不管他知不知道,他都錯了,在立太子的這件事上,他站隊了,他極力的主張立長不立友,雖然如果李倓是長子,李泌可能站的就是他了,但是李泌完全忽略了不管是李世民、李治、李旦還是李隆基,都並非長子,就連李亨,也並非長子。
造化也好,李泌內心的執拗也罷,在李輔國和張良娣領了盒飯之後,李泌顯然是正在把自己推向李倓的對立面。
當李亨對李泌說了那一夜的事兒之後,第一個想法就是不想讓李倓到睢陽去了,因為李亨自己知道,李倓在自己身邊,並不是沒啥作用的,而且睢陽守軍跟敵軍的對比太過懸殊,李倓就算是帶著一萬人去了,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但李泌當時就說道:“軍令已出,不容更改,建寧王既然應允了,這就是他的職責所在,若是不去,怕是不光建寧王,一些將領都會生出其他想法來。”
李泌雖然沒說這其他的想法到底是啥,但是這就是李亨的軟肋,於是乎,李亨連聲稱是,李倓去睢陽這個事兒,算是拍板了。
對於李泌,李倓是知道,就衝著前世歷史中李亨已然把建寧王賜死了之後,又想要懷疑李豫的時候,這傢伙到了李亨面前說什麼你已經摘掉了一個瓜了,再摘就只能抱著瓜藤回家了,卻又決口不提你第一個瓜摘得就不對的事兒,就知道這傢伙是個雙標嚴重的人。
所以李倓就是按照去睢陽城準備的,而且他早就想明白了,樹挪死,人挪活,睢陽城,要是操作好了的話絕對是自己的起點,而不是殉葬之地!
前世沒有自己的時候,許遠和張巡都依靠著不幾千人馬活生生的堅持了接近一年的時間,更別提自己過去了,要不是中間被人家坑了,把糧草貢獻出去了,李倓相信張巡二人還能堅持幾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