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的人生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李隆基穩穩的坐在興慶宮裡面當皇帝的時候。
作為李隆基的皇長孫,李豫在李隆基那受到的教導可要比自己的父親多太多了。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李隆基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已然沒了年輕時候的進取之心,教給自己這個皇長孫的也不過都是一些個無為而治的東西。
被李隆基這麼一教導,再加上李豫平日裡養尊處優,打小李豫就產生了一種跟老年李隆基相似的情緒,那就是嚮往無為,嚮往清淨,內心裡並不願意加入到如此多的紛爭之中。
而第二部分,自然就是安祿山反叛之後跟著李亨這一路兜兜轉轉,這讓李豫完全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之前在他心裡無比高大的李隆基的形象也轟然倒塌,堂堂開元盛世的締造者,竟然一夕之間落得個連自己最寵愛的貴妃都不能保的境地,再加上李豫自己極其寵愛的一個妾室沈氏倉促之間被他遺落在了洛陽城裡,讓李豫的心境產生了極大的波動。
這第三部分,也就到了他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收復了長安城,並且回到城裡繼續做他的廣平王之後的事了。
經歷了這些之後的李豫本來應該沉下心來,不過李亨和李泌多次明示加暗示讓他當天子,還當著他的面不時的打壓一下李倓,讓李豫覺得自己的能耐真是沒法跟李倓相比,要是沒有李亨和李泌的話,太子之位真的應該跟他一丁點關係都沒有。
在這些完全不同的思想的衝擊下,其實李豫的內心已經是不堪重負了。
有的時候他覺得自己不過就是李亨和李泌的一個提線木偶,不當好這個太子,那就是讓自己的人父親和老師失望,不忠不孝。
而有的時候,李豫又會十分的羨慕李倓,羨慕自己的這個弟弟能隨心所欲的去幹自己想幹的事兒,不管前方可能面臨的是死亡還是危險。
帶著這樣的壓力,李豫到了李亨的面前,說出了李泌教給自己的那番話,說辭也依舊十分討喜,說是李亨要是能立一個皇后的話,後宮充實的人多了,漸漸的也有人幫著他打理了,這麼一來李亨就能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朝政上。
李亨其實自己也早有立下皇后的意思了,只不過這才剛剛平叛,本來性子就帶著點猶豫的他總怕自己這就迫不及待的在後宮開始辦喜事,有點不是那麼回事。
所以他其實就等著一個人來勸說自己呢,李泌顯然是看出來了這個事兒,而自己又不是合適人選,所以讓李豫來把這個好人給做了。
至於胡夫人這個人選,其實也是在李亨心裡面呢。
雖說現在自己的後宮裡多得是雙十年華的水靈小妹妹,但當初張良娣完犢子了之後,正是胡夫人一直在鳳翔陪著他的,對他照顧的無微不至,就這個功勞,就沒人能比得了了。
再者說,胡夫人這個人一點都不善妒,她對於李亨去找那些年歲比李豫還小的小妹妹那是舉雙手支援,這一點還是李亨十分欣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