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德讚的年紀比回紇的牟羽可汗和李倓還要小上幾歲,不過二十歲剛過的歲數,不過他跟牟羽可汗不一樣的地方,是十三歲就已經成為了吐蕃的第三十七任贊普,如今算來,光是在這個位置上就已經有小十年了。
最初的幾年,他因為太過年少,吐蕃的具體事務都是交給大臣瑪祥仲巴傑、和恩蘭·達扎路恭管理。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並沒有持續多少年,在二十歲之前,赤松德贊就已經牢牢的把吐蕃的朝政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
由於赤松得讚的父親尺帶珠丹是在五十歲的年紀與大臣們賽馬的時候被麾下臣子所害,不光如此緊接著還牽扯出了一個屬國的叛亂,所以赤松德贊懂事很早,對於自己麾下的臣子和那些歸附在吐蕃旁邊的屬國並不信任。
不光如此,他還將自己父親的早亡跟他十分篤信的佛教關聯了起來,幾乎在吐蕃一點點廢棄了原本的佛教,轉而一心操練兵馬,他只相信自己,還有自己麾下真正聽命於他這個吐蕃贊普的兵馬。
尺帶珠丹和大唐幾乎爭奪了幾十年的西域控制權,不過在大唐的手裡卻是屢戰屢敗,最終不得不向大唐求和,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換取吐蕃的太平。
這件事對於尺帶珠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恥辱,他曾立誓一定要拿下大唐的河西之地,甚至是更為廣闊的土地,但顯然他沒有做到。
現在,年輕的赤松德贊也把這件事作為了自己在這個位置上的目標。
他本來可沒料到機會來的會這麼快,安祿山的反叛和失敗,以及大唐在這一系列的戰鬥中損兵折將讓赤松德贊看到了希望,而且是在自己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就完成自己父親一輩子沒完成的事的希望。
於是乎,早在李倓和郭子儀他們在河北道跟史思明鏖戰的時候,他就暗中給牟羽可汗和閣羅鳳寫下了書信。
因為回紇的實力也是相當的強悍,就算是兵力比吐蕃少,也少不了多少,所以赤松德贊是在平等的情況下跟牟羽可汗談的合作。
他們倆的分工就是牟羽可汗解決掉河北道的李倓,他解決掉郭子儀,這樣一來,一個佔據河西之地,一個佔據河北道,大唐哪裡都來不及救援,往後的事兒,就是各憑本事了。
這種事牟羽可汗自然不會拒絕,只不過他算是比較倒黴的那一個,先遇到了李倓。
對於南詔,赤松德讚的措辭就沒那麼友好了,擺明了直接跟南詔王閣羅鳳說讓他去攻打劍南道,而且也只答應他事成了之後給他一半的劍南道的地方。
他知道,閣羅鳳沒啥選擇的餘地,之前他帶著南詔人就曾經多次侵擾大唐邊境,跟大唐一丁點的好關係都沒有,名義上都是吐蕃的屬國,只能接受作為吐蕃屬國衝鋒陷陣的事實。
安排好了這一切之後,雖然牟羽可汗在河北道的失利讓赤松德贊不太滿意,氣得直罵牟羽可汗就是個莽夫,不過在他看來牽制和消耗河北道兵馬的作用已經起到了,對於整個戰局是無傷大雅的。
而現在,李倓竟然敢於之間從河北道離開,奔著劍南道來了,顯然出乎了赤松德讚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