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李倓不讓吏部插手栓選的事,顯然是他想要對吏部動刀的前兆,動了吏部之後,就是節度使了。
張巡知道,現在的那些節度使是不會有任何察覺的,畢竟不管是南霽雲、李光弼,還是李倓剛剛任命的李嗣業,那可都是李倓的嫡系。
有他們在,不少人就覺得自己那肯定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這批進士們的栓選,顯然就是李倓的一個伏筆,他登基不到一年的時間,其實朝堂上的變化已經很大了,不過不管是百姓還是剩下的官吏,沒有人說李倓不好的,這其中的原因就是李倓絕對不會打沒有準備的仗,每一次都是直中要害,以雷霆的手段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事,最主要的是佔理。
三人從李倓的太極宮裡走出來之後,長安城的一切好像都沒有什麼變化,二十六個進士按照規矩拜見了許遠和三位宰相,之後就開始栓選之前的好日子。
像洪源這樣的人物,之前在長安城中備考的時候花錢都得算計著花,喝不起好酒,也基本上吃不起肉。
但是中了狀元之後,基本上衣食住行就都有人供應著了,驛館也是免費的把自己最好的一間房分給了洪源,每天來請他去吃飯的拜帖絡繹不絕。
最開始的時候,洪源那是真的想要對這些拜帖直接全拒絕了,在他看來自己畢竟是還沒等當官呢,現在就開始接受這些個糖衣炮彈了,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但是杜黃裳卻勸他在拜帖中挑一些自己看著順眼的去,不然會讓人以為這新科狀元是個孤傲的性子,對以後做官絕對不會產生什麼好影響的。
洪源的確是在自己認定的事上是個挺剛的人,但是剛不代表著他倔強,特別是這些個不影響大局的事,他還是能融進去的。
不光是洪源和杜黃裳,這二十六個人就算是最後的一位進士,那都是天天有人請客,天天有人想要把自己的女兒下嫁給他,這其中也不乏一些個如今在長安城中的官吏。
對於這其中的不少人來說,特別是家境一般的,的確會在這些人的女兒裡找一個自己看得過去的,直接就應允了這門婚事了。
畢竟讓自己的老丈人成為自己的政治資源,那一定是穩賺不賠的,而且在生活上自己也一定有保障了。
不光如此,就憑藉著一個進士的身份,跟後世的入贅也是不一樣的,人家的孃家人都會因為你的才學敬你三分的,這個好風氣,一千多年在之後倒是真沒沿襲下來。
洪源並不在給人家當了上門女婿的進士之中,刑部侍郎這樣的高官要把自己唯一嫡女下嫁給洪源,而且這位嫡女也是長安城中有數的才女,風姿也是卓然,但依舊被洪源臉不紅心不跳的給拒絕了。
從那之後,長安城想要宴請洪源的人再也沒人跟他提起下嫁女兒的事了,因為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洪源並非是看不上那刑部侍郎的女兒,而是身為狀元不想這麼早的站隊,或者說人家壓根就不想要站隊,也並不需要著急找到一個依附。
隨著栓選的臨近,不少進士的心情也緊張了起來,因為按照以往的規定,雖然大部分的進士都是能當官的,但卻不是百分之百,每年都會有那麼少數的幾個人因為栓選不過而被取消了當官的資格,只能來年再戰了。
往年吏部的栓選分為四項內容,分別為身、言、書、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