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張巡和許遠都沒跟這些個無聊的御史打招呼,不過現在朝堂上的這種群起而攻之的情況並沒有讓他們感到有什麼壓力,因為這些御史是個什麼德行他們都是知道的。
“陛下啊,這遣唐使制度已經在我大唐實行了多年了,各國對於我大唐的態度那都是相當的恭敬了,這麼一變,豈不是逼著他們罵陛下,罵我大唐呢嗎?你這廝到底居心何在?”
那禮部侍郎一聽這話,差不點沒笑出聲來,心說這算哪根蔥,這個事兒本來就是陛下跟兩位宰相提出來的,只不過是藉著我的嘴說出來罷了,你說居心何在,那不是說陛下居心何在呢嗎?
當時這位侍郎就輕飄飄的站了出來,在朝堂上負手而立,跟他一貫的形象還是有著不少的差別的。
“各位如此說,我們大唐對這些遣唐使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光是錢財和美姬就不勝列舉,這些錢財若是用在我大唐的救災上,不知能拯救多少百姓,難道遣唐使來大唐不過就是為了讓他們稱讚大唐一番?我不能苟同!”
他說完這話,就那麼靜靜的退了回去,顯然是覺得自己佔據了相當的道理。
“陛下,臣以為,這話還是有著幾分道理的,若是我們真的能如此,就算是這些遣唐使可能會因為不能在長安城享受我大唐的生活而心生怨恨,他們的君主也一定會對我大唐感恩戴德的。”
趁著這個空隙,張巡也適時的站了出來,來了這麼一句。
這番話說出來,在道理上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那些御史幾乎都是一些個一波流的選手,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再加上現在忽然之間多出來了一個宰相站在了他的面前了,敢於說話的人馬上就不多了。
“許相,你對於此事怎麼看啊?”
李倓並沒有急著做出自己的決定,而是再一次抬頭問起了許遠,許遠當時心說這套路就有點太深了,要是自己跟張巡都同意了這件事,那些欺軟怕硬的御史自然也就都把嘴給閉上了。
“臣也以為,如此做既是為了我大唐好,也是為了那些派遣了遣唐使的國家好,長此以往,他們是必定會感謝陛下的!”
“臣,附議!”
讓李倓沒想到的是,一直對於這件事就是一無所知的劉晏竟然來了個附議,這麼一來,這個事兒就算是得到了三個宰相的支援了,幾乎就沒有再敢於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了。
於是乎,這件事就這麼塵埃落定了,至於具體的細節,李倓當時就交代給了許遠,而且他的說法是許遠一旦確定了這個事兒怎麼整,直接上報給他就行,反正等到遣唐使們到到了的時候,李倓就要直接在朝堂上宣佈自己的決定。
當然,具體怎麼辦李倓還得是自己來,而且計劃他早就已經制定完了。
在朝堂上統一了這件事之後,李倓就開始靜候遣唐使們的到來,並且來了一個地方的,就把他們暫時封閉在驛館之中,這顯然是為了防止一些無腦的官吏把這個訊息提前透漏出去,李倓想要達到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