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定得是能夠有基本上滅了倭國的潛力的,只不過人家給你給你辦這個事兒,到頭來還得是取決於你能拿出來什麼樣的籌碼而已,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這麼回事兒。
這一天當許遠和雷萬春從太極宮裡面離開了之後,李天自己也是一丁點都沒有閒著,他利用了接近兩個時辰的時間,迅速的寫下了兩封書信,而且是自己好好的讀了兩遍,又更改了一番,這才讓門外的禁衛直接幫著自己送了出去。
這兩封書信當然就是給渤海國和新羅的國主的書信了,既然他們都拿大唐當做是上國,那他們自然也是得在一定的情況下聽從大唐的了。
畢竟不是每一個王朝都有著像是倭國那樣的野心,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安安靜靜的發展發展就挺高興的了,新羅和渤海國正是這樣的兩個存在。
倭國對於他們想要以上國的姿態自居,他們當然也是知道的,但是他們雖然沒有服軟,但是也沒有跟倭國理論到底的意思,這其實就是因為他們並不想要戰爭,他們知道戰爭的代價,所以盡力的避免了任何的爭端。
不過當一些個訊息從在大唐的各個遣唐使傳遞迴了自己的國度的時候,新羅和渤海國對於倭國的態度都改變了一些。
改變了一些,也不過就是他們對於倭國更加的硬氣了,換句話說就是告訴倭國,你現在都已經把大唐都得罪了,就不要在那裝逼了。
不過不久之後,兩國的國主全部都收到了李倓親筆所寫的書信。
兩國國主看完了這封書信之後他們就知道了,這個本來看起來跟自己沒啥關係的事兒,自己應該是脫離不出去了。
李倓對於他們還是沒怎麼隱瞞的,直接就說了因為大唐距離倭國中間還隔著一些個大海,所以直接派遣戰艦去攻打,損失會稍微有點大,而且大唐建造足夠的戰艦就還得是有個兩年的時間。
但是李倓不想要等這一兩年的時間了,所以按照李倓的說法,要是他們這兩個國家能夠幫著大唐完成這件事,他們所得到的好處是能夠讓他們的國增強一倍有餘的。
自己發展國力有多麼的困難,他們都是知道的,能夠一下子就得到讓自己的國力增強一倍有餘的物資和錢財,的確是一個十分大的誘惑。
但是這誘惑雖然說的確是不小,但是要是按照兩國之前的想法的話,其實還是並不想要來趟這一趟渾水的。
不過李倓早有防備,讓渤海國和新羅都知道了自己也同時找到了對方,要是他們其中的一方不答應的話,大唐倒是也不會因為這個事兒就生氣了,但是卻會更加不遺餘力的幫助另外的一個國家。
反正滅了倭國是一定的了,就算是他們不幫忙,兩年之後大唐的戰艦肯定也是會從海上過來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兩個國家全部都有著一種擔心。
那就是對方一旦直接答應了大唐這個事兒了,那等到大唐把倭國真的給滅了的時候,自己就會再被另外的小兄弟欺負,到了那個時候大唐估計也是不會去管的,那樣的情況要是一旦出現了,可就不怎麼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