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倓的說法,要是倭國的貴族和天皇他們真的能夠到大唐的地界上去,天皇和一些個高階的貴族還是可以在長安城裡相對自由的生活的,另外的一些人也可以到大唐比較大的城池中過上還算正常的生活。
但是一旦他們在倭國等著大唐過來進攻的話,結果怎麼樣可就不好說了。
大唐殺死多少百姓他們不知道,但是大唐人是一定會把他們這樣統治著百姓的貴族們全部都斬殺掉的。
當活著和死了之間需要做出來一個選擇的時候,不管是誰,都不會十分艱難的,所以倭國的這些個貴族們也作出了他們掙扎了許久之後的選擇。
當大唐給倭國規定的時間只剩下兩天了的時候,這邊倭國的小使者已經基本上做好了死去的準備了,但是一封來自於倭國的書信還是到了太極宮之中。
與之同時,李倓暗暗派出去的兩個禁衛也從倭國回來了,他不單單要知道倭國作出了什麼樣的決定,也要知道他們作出這個決定的詳細過程,這可是決定了大唐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迎接倭國的天皇一行人。
“哼,這倭國的天皇果然是如同陛下預料的那樣,想要徵兵與我大唐抗衡一番,這一次要不是陛下多方決策,怕是我大唐擊潰倭國還真得費上點功夫,我大唐的將士們不感謝誰,都得感謝陛下啊,多少戰士的性命,都是被陛下拯救在了談笑之中啊!”
當知道了倭國人士怎麼作出的這個決定之後,雷萬春又是在李倓的身邊頗有些感慨的說出了這麼一句話,而且許遠和劉晏等人也都是十分贊同的。
“要是說起對大唐的付出,朕與諸公那都是各有所長,朕這一輩子,就是對著跟打仗有關的事兒感興趣,你要是讓朕去管內政的事兒去,十個朕也趕不上劉晏啊!”
李倓哈哈大笑著說出了這些個話來,底下的幾個人也只是搖搖頭,不再說了,他們知道,要是論起來嘴上功夫,他們是絕對說不過李倓的。
其實他們幾個人的心裡面也早就知道,李倓這個傢伙,他的能耐可不僅僅是在打仗上面,在其他的一些個事兒上面他絕對也是十分牛掰的,只不過是李倓怎麼著都不願意表現出來罷了。
在他們看來,李倓這樣的人才,自己當皇帝其實本來是可以更加自由的,但是他還是會主動去尋找大唐的各個角落裡面之前大唐的皇帝們沒有處理好的事兒,然後把這些個事兒給承擔下來,彌補回來。
就比如說倭國的這個事兒,要是沒有李倓的話別人是不可能會知道,更不可能會想到的,倭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挖著大唐的牆角,總會有把大唐給挖的不行了的一天。
這一天可能會在李倓的兒子在位的時候,也可能是他的孫子,更可能是不知道多少代之後的大唐。
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對是會有人遭殃在倭國人的心機之下的。
所以李倓這樣的表現,那就是把整個大唐給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