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相當於啥,就相當於是直接把倭國送給大唐了一樣,倭國幾乎就成了大唐的一個州郡了,這絕對是不少倭國人絕對不能接受的。
“要是真的那樣的話,我倭國還跟滅國了有何區別?我們倭國人寧可這樣戰死,也絕對不能做了那樣的貪生怕死之輩啊!”
“正是!大唐要是想要來滅了我們倭國,那讓他們來攻打就是了!”
聽了那年輕官吏的話之後,不少倭國人都義憤填膺的說道,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這六個字現在在他們的身上好像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好不容易等到了這些個人都說出了他們想要說的話了,之前出言的那年輕人才又繼續說道:“我們要是真的做到了那一步,至少保留了咱們的將士和咱們的百姓,就算是到時候大唐派來了官吏過來管理著我們,我們難道會讓他們真的把我們給管住了嗎?我們可以盡最大限度的保持住我們的戰鬥力,之後再慢慢尋找機會去擺脫大唐,大唐難道就能一直這麼興盛下去嗎?之前的歷史中,他們不也是要經歷浮沉的嗎,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倭國還會自由的!”
這個年輕的官吏這麼說完了之後,眾人好像是一時間還真就沒啥話語可以去反駁他的。
他顯然是一個熟知大唐歷史的人,他想要去給倭國創造出一些時間,用現在的卑躬屈膝去創造出一些時間,雖然他們這一代人應該是趕不上了,但是在若干年之後,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為倭國拼出一線生機。
其實要是李倓在場的話,他估摸著得笑出聲來。
在他看來,有一說一的來看,倭國人還是具備這一些個優秀的素質的,但是他們也有一個十分大的缺點,或者說是毛病,那就是太自以為是了,壓根就不會去承認自己的錯誤。
其實他們這一次討論的事兒應該是大唐到底因為啥生氣,你得怎麼做才能讓大唐稍微生氣少一點,並且保證以後不能這麼幹了,才有可能給倭國換來一系列永生的機會。
但是現在,顯然他們所有人想著的都還是如何去渾水摸魚,把大唐從這一次的事兒裡面忽悠過去。
“好!事到如今,你就到大唐去當一次使者又能如何?要是你真的不幸死在了大唐,那你放心,不長時間之後,我等怕是都會隨你而去的!”
天皇最終做出了這個聽起來還稍微有那麼一點點悲壯的決定,預示著他允許了這個年輕的倭國官吏為了自己的祖國去冒一冒險。
畢竟這個時候渤海國和新羅的人馬才剛剛從倭國撤走,並且已經給倭國的水軍造成了十分沉重的傷害。
按照天皇的判斷,他們短時間之內應該是不會再來了,所以他決定讓這個官吏早些出發,僅僅帶著幾個侍從和一些個送給李豫賠罪的寶物,就乘船趕往了大唐。
其實這個年輕的官吏對於大唐還是有著十分的嚮往的,之前他還一度夢想著自己能不能成為遣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