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龍骨應用在戰艦上面之後,戰艦應該採用的是一種船體修長的瘦長型,長寬比甚至達到大概五比一,遠大於之前時期的古船的長寬比。同時,戰艦上還可以廣泛使用水密艙。使得這些改良之後的戰艦不僅具有很好的機動性,還具有較強的抗沉性,更適合於海上作戰。
對於這些個建議,武藤一郎也加以了深化,並且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問題。
流線型的尖頭闊尾,船殼光滑,阻力小,其快速性顯然較好。
在這之前的古船多呈“短肥型”,長寬比不大,型寬艙深、穩性較好,適宜裝載眾多的貨物。因此,大唐有的工匠認為“所以木船必須較為肥短,特別是巨型木船”。
如今加入了龍骨之後的一艘普通戰艦其長度為35米,型寬6米,長寬比幾乎是以往發現的大唐之前的古船的兩倍。由此可見,新的戰船的船型設計,一反傳統的“短肥型”貨船格式,而採用船體修長的“瘦長型”,注重其快速性,但它如何解決好船體的強度與穩性,仍是武藤一郎今後需要研究的課題。
除此之外,武藤一郎對於大唐的北部海域和倭國周邊的海域也都有著十分深刻的瞭解。
大唐的北方沿海多淺灘,不適於“上平如衡、下側如刃”的福船型海船航行或停泊。所以這幾年最新制造出來的戰船的船底採用尖圓底造型,既不同於平底的沙船,又區別於尖底的福船,其結構堅固,適航性強,可進入大唐北方的各個港口和不同水域。由此,武藤一郎早就總結出來了,大唐戰船的建造,必須得針對不同海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充分考慮到戰船的適航性。
其實在現在的大唐戰艦中,特別是在戰船的抗沉性方面,採用多達十數個的水密艙,艙壁靠近今後準備安裝龍骨的地方留有很小的水眼,艙壁鉤聯十分嚴密。
除此之外船底板用麻絲、桐油、石灰調成的膩料填縫膩實,水密程度很高。戰船在作戰、巡邏、偵察中,一旦遇到被敵擊傷、碰撞、觸礁等而使船體破損,一個或幾個艙室進水後,仍具備一定的貯備浮力和穩度,不致於翻沉,不會出現過大的橫傾和縱傾,仍能保持足夠的航海效能和戰鬥效能,這跟之前大唐的那些個戰艦相比已經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了。
堅固性是一方面,武藤一郎和張衝都沒有忘記,作為戰鬥部隊,大唐水軍其實最為重要的不是別的,正是的兵器,所以這些年在兵器的升級上,他們倆幾乎是不遺餘力。
海軍使用的已經是在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火彈瓶、鐵劍、石彈、灰彈瓶,銅銳等。
這個時候的大唐,海軍的武器除使用刀、劍、矛、斧、弓箭等冷兵器外,還使用火彈瓶等算得上是相當先進的武器。
東牟水軍戰船下的銅銃,顯然不能單人發射,而是裝在戰船上為艦炮使用。
喜歡扶亂唐請大家收藏:()扶亂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