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社會之魂> 第65章 社會之魂71章 於德龍中南海里見首長,安馬縣文化山中育精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5章 社會之魂71章 於德龍中南海里見首長,安馬縣文化山中育精英 (1 / 2)

71

北京中南海會議室裡,聽了首長關於改革開放的講話,於德龍真是大受鼓舞,特別是首長講話中提到安馬經驗時,於德龍更是熱血沸騰,他只想在自己的崗位上踏踏實實為百姓做點事,沒想到,日理萬機的首長盡然是那麼的清楚,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還把自己的做法說成是安馬經驗,其實,首長以前的講話是對全國的,而他們安馬縣只是在做法上緊跟中央腳步而已,想到此,他覺得解讀中央首長講話精神的是那個安馬高人“你好”,是他對中央政策的領悟,及時提醒了於德龍,才讓安馬走在全國之前,俗話說一步在前,步步在前,現在全國學習安馬縣的改革精神和做法,首長的肯定,給了於德龍無限動力,會議結束後,原計劃與會人員是明天才回單位的,今晚上觀看文娛晚會,而於德龍卻不喜歡趕大局會,對跳跳唱唱的不感興趣。,就在賓館寫會議體會和心得,便於回縣開四套班子會議時就用。

就在於德龍寫材料正投入的時候,服務員引來一人,於德龍不認識,那人和於德龍見面後,服務員介紹這位領導是中央某辦的於副主任,就在於德龍疑惑之時,於副主任主動說是首長約見於德龍。

於德龍一聽是首長要接見自己,激動的連忙理了理衣褲,隨於副主任一起去了中南海。

於德龍從中南海出來時,已經是夜十一點了。

這一夜,於德龍興奮的半夜是睜著眼睡的。

由於過於激動,以至於是怎麼走進中南海的,又是怎麼回來的,於德龍都記不太清了。只有首長的笑臉一直在腦海,溫暖著整個心房。

儘管在電視上無數次看過首長,然而,真正見到時間還是那麼激動,首長親切的和自己握手,給自己講了許多愛護體貼話,整個過程非常溫暖,具體講的都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主要一條還是記得的,發展是硬道理。首長的接見,讓於德龍備受鼓舞和增添無數的動力,這次首長同時接見還有一個是沿海的另一個市的高官,首長說,你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給全國做了榜樣,這次回去後,你們要手拉手結對爭先,這句話,聽得於德龍有點蒙,因為一個是縣,一個是市,怎麼結對比拼呢,於德龍雖然不太明白,但在首長講話時還是不住的點頭。

回到安馬時,知道首長接見了他,會偶有問起他首長情況,他就說了八個字,精神健旺,思維敏捷。此是後話,不贅言。

安馬縣的會議室裡,四套班子的領導到齊後,於德龍就傳達在北京的會議精神,最後說:“同志們,這次北京之行,使我們眼界更寬,心胸更大了,首長說的好,發展是硬道理,我們要抓住機遇,把安馬建設得更上一層樓。下面請同志們彙報一下上一次會議後的落實情況吧。”

第一個回報的是旅遊局局長陳波,他說,我們最近幾天,主要做好建設用地的資金兌現掃尾工作,同時興建了一條長十公里的通山路,這條路的建成,開春大發展就有了交通保證,因為開春將大建設,多數原料取于山上,這條路意義重大,特別是為防止大雪的耽誤,提前五天竣工了,驗收來看,無論是質量到工期,都是個奇蹟。

第二個彙報的是分管文教衛的張同和副縣長,張同和說,這段時間,我們在挖掘文化底蘊上步伐邁的大一點,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一:尋找文化底蘊深厚的人力作為主要抓手,我們透過報紙上的地址,在山南坡找到了撰寫豆丹詩詞的作者番蔡春同志,我和文化局李副局長找到他時,他正在趕寫豆丹詞賦,小小豆丹,在他筆下那麼有生氣,有活力,他共寫出豆丹詩詞已經過千篇,特別他的豆丹詩,每一個場景都不同,韻字也不重複,讀完他的豆丹詩,所有韻字一覽無餘,堪比笠翁對韻了,甚至比笠翁對韻還全,除個別生冷字,所有韻字全用上了,詩中滲透了多元文化,是我縣乃至全國關於豆丹詩詞的唯一,他還把豆丹文化和旅遊美食文化融為一體,所以,我和李副局長就請他擔綱牽頭,成立我縣豆丹文化研究協會。

耽誤大家一兩分鐘,我讀一下他正在寫的豆丹詞《聲聲慢》和一首七律

《聲聲慢》

詞寫豆丹

清波滾浪,

綠水升煙,

千山黛色在望。

竹吐幽香含翠,

動隨風向。

晨鐘遠傳古渡,

誦語悠,

婉如鶯唱。

拜佛處,

客如潮,

步震豆龍青帳。

敗葉搖頭輕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