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德龍講畢,身邊的李軍楊友喜帶頭鼓掌,臺上臺下熱情激盪,掌聲久久不息,與會者意識到,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終於來了。
…….……
會議結束後,全縣各級幹部,迅速投入到發展經濟大潮中。
到年底全縣湧現出規模不等的,一大批企業,工業總產值與去年比翻了一番,八賢山的景點開發,引來了江南吳錫老闆,一下投資一百多萬,亭臺棧道初具規模,遊樂場正在興建中,全縣上下熱火朝天的發展勢頭,引多少文人弄筆,市報縣報多有報道,在這大好形勢下,作為文人出生的人市局長馬丙友當然不會放過顯示才華的時機,於是寫了一首詩
如詩畫卷德龍書
巨手精心繪大圖
五去京城尋義士
三登紫舍釣金鵠
引資固本調經脈
築景強標正骨舒
糧奪豐收工業旺
山河秀美勝西湖
這首詩就刊發在縣報頭條位置。於德龍剛坐下,桌上的報紙隨手一翻就看到了,於德龍反覆看了三遍,然後,拿過電話打了起來。於德龍辦公室沒有關,腳步聲中,他抬起頭,只見馬丙友滿面紅光含笑向他走來,於德龍示意已進屋的馬丙友坐下,然後說“文釆不錯,但詩裡數字不對啊。我沒有五次去北京。““於書記,那不是確數,那是說您去北京再三重視專案的引進,下邊的三也不是確數,,,,。“
說到詩,馬丙友忘了進屋時的恭謙之心,口若懸河不停的說著,於德龍打斷他的話說″全縣發展快,一是中央政策好,二是各級幹部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有您的正確領導,就沒有安馬縣騰飛的今天,“。對於馬丙友的奉承,於德龍沒有太大的興趣。
他話峰一轉問
“八月裡抗洪英雄中張道中還記得嗎?是什麼情況,一直未分配是怎麼回事啊?“
馬丙友聽到於德龍打聽張道中的分配一事,他已從張道中的社會關係中知道張道中和於德龍並非親戚,所以,他也就無所顧忌,他覺得此時是給張道中上爛藥的好機會。
“於書記,他很不嚴肅,人武部那邊掌握他是孤兒(有入伍檔案為證),可是他在填表時又有了父母,更為滑稽的是,他的表格上的父親李德綿,母親苗翠花,他自己是張道中,由於他對填表這麼嚴肅的事都胡來,所以,各單位都不要他。我推薦了幾家,雖然他抗洪受傷,人家還是不要,說他肯定做事不靠譜,所以一直耽擱下來了。我一直為他發愁呢。“
就在馬丙友說話間,楊友喜已走進於德龍辦公室,見馬丙友講完,楊友喜說話了,聽了楊友喜的話,於德龍皺著的眉頭舒展了,而一旁的馬丙友,儘管隆冬之日,鼻尖上還是透出汗珠。
喜歡社會之魂請大家收藏:()社會之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