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漢末滴血> 第395章 進軍扶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5章 進軍扶南 (1 / 2)

第395章進軍扶南

蔡瑁將那三個區納入自己的管轄範圍內。

太史慈也在其中搜集了兩千多寡居的青年婦女,包括三大家族遺留下來的家屬、僕佣。

這樣,太史慈就解決了手下二營士卒的配偶問題。

二營士卒還有的在南昌已經有了老婆的。根據楊監國的安排,這些士卒的家屬也將在一年內被送到士卒的居住地。

楊光總體的想法是,在中原境內,在生產力低下的情況下,人口已經飽和。為了拓展國土,還是花一些錢將一部分人往南遷移。特別是在日南郡以南,還有後世的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泰國等地都是糧食產區,要是能拿下來,移民過去種植糧食,就解決了將來從海路去南亞的糧草供應問題,甚至還能在關鍵年份幫助中原或者幽州解決饑荒!

蔡瑁按照楊監國的指示,留下二十艘海樓船作為戰略機動,另外六十艘海樓船專門用於來回丹徒縣城到南洋運輸人員、物資。

楊光為了加大海樓船運輸的速度,向幾個造船廠提出了螺旋槳的設計!每艘海樓船設計兩個螺旋槳,螺旋槳的動力採用人力。在船艙內設定兩個像是農村水車一般的腳踏吊杆,每個螺旋槳安排十個人用腳踏踩動螺旋槳,推動海樓船向前行駛!

海樓船向左邊轉彎時,左軸螺旋槳停止踩動,或者減慢旋轉的速度。向右轉彎時同理。這樣除了用方向舵之外,還從動力上也協助大船轉向。

每根螺旋槳配備三十人,分三班,每班工作兩個時辰,休息四個時辰。一天工作兩次。當然,這是在長途航行時採用。

動力艙一共就需要六十人!

這樣以來,海樓船除了風帆動力之外,還有內在的動力。

在設計之初,螺旋槳軸承跟外界海水的密封信還達不到後世的標準。有些滲水!不過滲水量不大,可以採用水桶排水。

在採石磯,又建造了幾個造船廠!開始加大力度建造新式海樓船。在江夏造船廠也是一再增加船塢來加大建造海樓船的力度。

整個大張朝庭轄內,達到一月建造兩艘海樓船的速度!並且,每年新增量還在不斷地增加。

在大張朝庭內,犯人是必須遣送南洋的。自願去南洋的家庭,在到達南洋之後,可以得到大塊的土地。有的是天源的良田。有的需要開墾!

在南洋戰事不是很多!並且都是小股的。

蔡瑁建議軍屯!

楊光很快就批准了!

蔡瑁隨即率部越過日南郡的南界,進入一些沒有什麼人煙的地方,給每一名士卒劃五十畝到一百畝土地不等。然後自由開墾。收入除了上交一成作為管理費之外,全部自留。十年後,增加一成的田畝稅。

蔡瑁除了招募五千本地人作為機動兵力之外,將四營士卒全部用於軍屯!並且,將駐紮在龍編縣、曲易縣的一萬士卒調到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進行軍屯!

同時,楊光命令長江兩岸的郡縣強制推廣種植南洋傳過來的水稻!

楊光為了儘快搶佔南洋無主地,立刻成立海軍陸戰隊第三集團軍,由閔貴擔任集團軍司令官,葉宗擔任左次官,以第二軍為骨幹,在徐州範圍內徵募兩萬士卒,加上原來一萬五千士卒,一共三萬五千士卒,分兩批乘海樓船南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