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十來日,郝仁一行人終於回到了黑匪山。
儘管他們路上已經走得很快了,但這次出去一趟還是花了小半年的時間。
當他們再次踏上通向黑匪山的那條山間小路時,恍惚地覺得有些不認識了。
幾個月的時間,黑匪山附近一帶在伍瑛娘大刀闊斧的引領下,變化大得令人瞠目。
良民村還好,山上住著的還是村民們,只不過有些屋子被修葺翻新了。
變化大的是良民村的周圍。
兩邊連著的布坊山和制墨山上,商鋪已經建了一片,店家們已經在山上開業了。
遠遠地在山外都能看見店家門口在風中招搖的旌旗。
山腳下原本狹窄不平的小路也修好了。
修好的路又寬又平整,可以容納兩輛寬大的馬車並行,以後遇到馬車相會就再也不用避讓了。
路兩邊的店面都翻新了,刷了朱漆,掛了燈籠和牌匾,再不是以前暗沉沉的樣子。
路兩旁開滿了店面,而店面後面又依著布坊山和制墨山的山腳建了好幾排屋子。
那些都是長工們的新屋。
很多長工想在這附近紮根下來,想把家中妻兒都接過來住,把戶籍也落在這邊。
考慮到各家各戶自己建房子效率不一,建出來的良莠不齊,還可能會阻礙上山下山的路,伍瑛娘乾脆一揮手,專門組了一隊人手來建房子。
他們徵集了每位長工對於房子大小的需求,按照建房大小從長工那收了錢,然後統一造屋。
這批選出來的人手都是擅長造屋的工匠,他們能發揮自己吃飯的本事,又能賺到錢,造出來的屋子比大多數長工造出來的都好。
當然,也有少部分長工表示想自己造,不願意交錢給造屋隊,自己造,能省一點是一點。
良民村也表示理解,就給他們規劃好具體的位置,讓他們不要亂建便可。
伍瑛娘做事果斷,黑匪山附近大修大建,就這麼修了幾個月,已然面貌一新。
現在大多數屋子建成,大家趁著過年搬進了新屋。
除了良民村外,旁邊還形成了幾個雜姓村。
“這是黑匪山麼?”秦嘯和魏大栓看直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