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是明燈收養的孩子。
災年荒年的時候,總會有很多窮苦人家將孩子送到寺廟。
明燈會收留這些孩子,將他們養大成人。
這些人中,有些會平淡地念幾年佛經,長大後還俗下山。
也有些人被挑中,暗中送到後山,成為積蓄的力量。
悟真被送上山那一年,是京郊瘟疫橫行的時候。
不少得了瘟疫的村子都被官府隔離起來,醫藥無用,只能等死。
一個心存善念的年輕官兵抱著孩子上了山,對明燈說:
“大師,這孩子父母已經不在了,是附近村中孤兒。眼下村中封鎖,這孩子雖沒有染疾,但若留在村中必然是死路一條。”
那孩子很小,兩條腿站都站不穩,還在咿呀學語。
他兩頰粉白圓胖,像個熟得白裡透紅的桃子,一雙乾淨如湖水的眼睛望著明燈,無雜無塵。
明燈收留了這個孩子,給他取名悟真。
悟真來山上之前,山上有很多小和尚,悟空、悟淨、悟梵他們都是被收養來的小弟子。
那一年的瘟疫被控制後,京郊太平了好幾年,會把孩子送出去的人少了。
即使送,許多也會送去長安城裡做學徒或下人,還能補貼些家用。
故而自悟真上山後,沒有和他同齡的孩子。
小和尚們一天天地長大,悟空、悟淨、悟梵這些弟子快要成年了。
而悟真則從嬰孩長成了小和尚。
悟真從小就又能吃,又能長肉,像一個越長越大的球,看著如同明燈的縮小版。
悟真是明燈帶大的,他總跟在明燈身後叫:“師父,師父。”
明燈去哪裡,悟真都要粘著去。
明燈也喜歡這孩子,看見這孩子的時候才覺得人間還有喜樂。
常來山上上香的香客都道,悟真小師父純良童真,圓臉看著就有福氣。
可明燈知道,這孩子出口成禍。
悟真小時候跟明燈下山時,看見路過的商人愁眉苦臉地跟友人說天氣反常,南邊今年恐怕雨少,雨傘賣不出去,全要虧本。
那商人說著說著就哭起來,說自己背了債,家中還有妻兒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