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想要去封國了。”
“大唐百姓正在受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卻在這裡享樂,唉,我這心裡實在是過意不去啊。”
“何況,如今的長安,小人當道,蠱惑眾人,似我等忠義良順之人,已經沒有了活路。”
劉長感慨著世事無常,韓信瞥著他,“又被曹參給揍了?”
“對啊!師傅!這人也太兇殘了,抓住就打,阿父阿母還都站在他那邊,連蓋公都是...我命苦啊,現在連上街都不敢了,舅父還宴請他,給他送了很多禮...這長安,我是待不下去了。”
聽到劉長的抱怨,韓信輕輕一笑,心裡甚是舒暢。
“這樣也好,你也該長大了,以後安心做大事,不可再胡鬧!”
劉長一臉的無奈,韓信繼續講課,韓信總是以最基礎的兵法來教導他,同時以天下的猛將們舉例,從項羽,到曹參,甚至是樊噲,韓信都很精通他們的戰術,在講完一些基礎內容之後,韓信也會講一講如今的形勢。
“你的封國,如今沒有了最富裕的兩河之地,卻又多了代,能幫你分擔防線的只有燕國。”
“燕國疲敝,不堪大任。”
“想以如今的唐國來擊敗匈奴,那是痴人說夢。”
“啊?合著我去唐國就是為了挨匈奴的打?”
韓信搖著頭,認真的說道:“要與匈奴作戰,有三點是最重要的,馬,糧,弓弩。”
劉長認真的聽著,韓信又說道:“大漢缺馬,唐國更是缺馬,若是沒有馬匹,可以藉著有利的地形來抵禦匈奴,卻不能阻止匈奴,更不能擊敗匈奴。”
“大漢缺糧,唐國更是缺糧,想要擊敗匈奴,就要長途跋涉,要保證糧道,要有足夠的糧食,人要吃,戰馬也要吃。”
“至於弓弩,與匈奴之戰,弓弩之消耗定然巨大....”
韓信的話,總結起來,也就是後勤兩個字,沒有強大的國力,是根本無法擊敗匈奴的,拖都能拖死你。而漢初有多缺馬呢?大漢建立的時候,劉邦甚至都找不到六匹同色的馬,而根據記載,當時皇室的馬廄裡,有戰馬百餘匹。
負責這一塊的大臣便是夏侯嬰。
在這十年裡,大漢的戰馬數量正在飛速上漲,雖說中間折損過一次。如今這數千匹戰馬,跟匈奴那十來萬的戰馬,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
不只是大漢,其實戰國的戰馬也不多,秦,趙的戰馬稍微多,但也多不到哪裡去,當初趙國的李牧擊敗匈奴,採取的方式就是示弱,先麻痺匈奴單于,再佯敗給對方,然後趁對方深入之後,張開左右兩翼包抄反擊敵軍,大破匈奴。
這辦法很好,可冒頓畢竟不是頭曼,未必就會輕易上頭,何況這招已經用過了一次。
“那...我去養馬?”
韓信勃然大怒,“身為君王,豈能親自去做放馬這樣的事?”
“那師傅的意思是?”
“給張蒼寫信,如今匈奴兼併了諸多部落,因為冒頓做事殘忍,有很多部落都是不願意跟隨匈奴的,張蒼可以拉攏這些人,將他們安置在唐國,讓他們來為唐國養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