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一愣,恍然大悟,急忙俯身說道:“是我記錯了,主要就是擔心張相不肯收留,故而前來。”
跟墨家不同,農家一直都活躍在各地,各諸侯國裡也有不少的農家,他們會採用農家的技術,但是不會聽取他的治政理念,為什麼呢?因為農家提出,所有人都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以神農等人為先例,想讓君主和大臣們停止對百姓的稅收,讓他們自己去耕作,養活自己。
因此,儒家認為他們想讓君臣在土地裡耕作,儒家復古,想要回到堯舜的年代,而這些人則是直接想回到原始社會,君王和大臣們一起在耕地裡幹活,簡直就是無禮到了極點!
那為什麼在秦朝時他們還能活下來,沒有遭受始皇帝的迫害呢?
因為農家除了這個政治主張,還有一個耕戰的政治主張,他們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在這方面頗有造詣,而這與秦朝的治國理念不謀而合,秦國最看重的就是耕戰,因此他們活到了現在。
那為什麼在大漢他們還能繼續度日而不沒落呢?
那是因為大漢抄..咳咳,在暴秦滅亡的基礎上吸取了教訓,吸納了一小部分的治政理念,剛好就包括耕戰,巧合,完全就是巧合!
儒家講究禮法等級之類,而農家想要廢等級,基本上就是喊人人平等,大家都要下地幹活,自食其力,儒家講究仁政,農家卻說耕作是為了戰爭,戰爭是為了耕作,儒家講復禮,農家卻覺得堯舜是開了君主不事,迫害百姓的先例...雙方算不上是相親相愛,也能算是你死我活了。
因此,幾乎在得知對方身份的那一刻,儒生們便勃然大怒,險些要與他們動手。
劉長卻笑呵呵的,讓那人坐在自己的身邊。
季布低著頭,欲言又止。
“你是真定人啊?哎呀,這地方寡人熟啊!聽聞這裡民風彪悍,數百年後,這裡肯定會出猛將!”
趙利卻什麼都沒有說,只是說道:“我略懂農利之法,在唐地曾看到大王所製作的新農具....大王,請看!”
趙利從懷裡拿出了設計圖,劉長拿起來,認真的看了起來,這設計圖很簡單,是在劉長所製作的耕犁的基礎上所改進的,劉長打量了片刻,問道:“這是利用耕犁來播種?”
“是啊,這是我等在看到大王的耕犁之後所做出來的...”
趙利解釋起自己的思路,劉長聽的很是開心,而遠處的儒者們就有些坐不住了。
“大王!”
“勿要中了小人之計!”
“農家悖序之賊,豈能與大王同席?!”
最先吹起進攻農家號角的,乃是孟子,在孟子之後,儒者們便沒有放下這恩怨,不斷的抨擊農家,在歷史上,到東漢中期,儒家終於全面獲勝,農家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劉長看了一眼儒生們,問道:“若是你們看不慣農家,便證明自己比農家更有用啊,怎麼還藉助寡人之力呢?當初百家爭鳴,眾人都來證明自己的學派,這才湧現出了諸賢,你們既然厭惡農家,為何不去證明呢?”
“用自己學派的標準去指責,還不如在農家所擅長的事情上擊敗他們!”
“你們農家也是這樣,不要想我會幫你們,扶持你們,寡人最是公正,從不偏袒,你們要證明自己,才能在唐國謀取出路!”
“唯!”
趙利答應的很快,儒生們漲紅了臉,自然也是急忙應允。
看著神色不善的兩夥人,劉長卻眯起了雙眼,競爭也是有利有弊的,看來,自己不能倒向任何一方,要利用好他們內部的這種不和,讓他們更加賣力的為唐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