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便是最好的拒絕,看到眾人都保持沉默,呂后皺起眉頭,不由得瞥了一眼劉長,劉長急忙起身,大聲的說道:“既然大家都不願意說,那我就帶著頭,我覺得太后說的很對,諸國之間的隔閡太大,這樣算什麼大一統呢?就該進行輪換,我唐國願意帶頭進行輪換!”
“大家都沒有異議啊?”
劉濞忽然開口說道:“唐王,燕國與唐國都是要抵禦匈奴的,若是進行輪換,讓楚人來唐燕之地,他們知道如何抵禦匈奴嗎?沒幾年都換一次,原本正在進行的政策不會被打斷嗎?地方官吏熟悉地方都需要幾年的時日啊,不斷的輪換,豈不是給了匈奴可趁之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太后笑了起來,“燕王是反對這個政策啊?”
“不是反對,若是太后要推行,我又怎麼敢反對呢?只是有外敵在,故而直言,還請太后恕罪。”
“不,我並不怪罪,這一點,我也想過了。”
“因此,我決定先在其餘諸侯國內推行,唐國,燕國,以及吳國這些與外敵直接接觸的可以緩緩,燕王覺得如何?”
劉濞大喜,說道:“若是這樣,再好不過,我是覺得這麼做是可以的!!”
劉濞瞬間倒向了呂后,這讓其餘幾個諸侯王的臉色頓時變得不太好看。
“中原之國,並無外敵,韓王,你覺得如何啊?”
“我聽從太后之令!”
劉恆早就跟太后有過溝通,直接開口確定立場。
這下子,劉肥,劉如意,劉恢,劉郢客這四位就有些尷尬了,他們看著自己的盟友越來越少,劉恢畏懼的看了看周圍,想要答應,可看著大哥那灰白的髮絲,卻咬著牙,強忍著畏懼,沒有開口。
劉肥低著頭,遲疑了片刻,方才抬起頭來,認真的說道:“我們倒是不反對,只是國內之臣,似乎不太願意。”
“哦?你的國相不奉我的詔令?”
“齊國上下的臣子,大多都是齊人,他們不願意離開家鄉,還曾對我說,若是有這樣的命令,他們便辭官歸鄉,兒臣能力不足,不能鎮得住群臣。”
太后點了點頭,又看向瞭如意,笑著問道:“你國內也是有人不服?”
聽到這句話,如意嚇得險些癱坐在地上,他急忙開口說道:“我願意聽從太后之令,國中大臣,兒臣也會好生勸說....”
在這場宴會上,只要說錯了一句話,可能就要上路,沒有人敢大意,而對劉如意而言,他的國力薄弱,同時,又被太后所厭惡,在這種時候,他是不敢站在太后對立面的,比起兄弟幾個,他的處境是最危險的。
呂后不屑的看著劉恢,“梁王整日沉迷女色,怕是對這些國事不太瞭解啊。”
劉恢背後發涼,他看著一旁的大哥,又想起自己的妻子,整個人都顫抖了起來,他必須要做出抉擇了,在巨大的煎熬之中,他顫抖著說道:“兒臣無能,願意聽從太后的吩咐。”
說完,他便閉上了雙眼,深深低著頭,再也不敢去看一旁的劉肥。
呂后做事是相當迅速的,只是在幾句話的時日裡,就已經使得十人之中的八人歸心,最後也只剩下了楚王世子與齊王。楚王世子正要開口,太后卻笑著說道:“這件事,你不必理會,我會親自給你阿父寫信,跟他直接商議。”
太后這麼一說,就只剩下了劉肥一個人。
當劉肥發現這個事實的時候,他就明白,反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如今的大臣們大多還保持著戰國的作風,國內的大臣基本都是諸侯王們自己招來的,他們只將諸侯王當作自己的君主,輕視廟堂。因此,當廟堂下令將他們都編入大漢官吏之中,讓他們進行輪換,完全聽從廟堂命令的時候,諸侯王們大多是不太情願的。